奥运会火炬鉴赏与收藏.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奥运会火炬鉴赏与收藏   2004年8月13日第28届夏季奥运会要在希腊雅典开幕。届时,从3月25日点燃的奥运会火炬,将在途经除希腊外世界五大洲27个国家34座城市后,最终点燃在主会场上。此间,宗旨为“传递火炬,联结世界”的火炬传递活动也要经过北京,由北京和全国各地送派的120位代表在度京进行火炬接力。这是奥运火炬第一次来到北京,来到中国。我们可以亲眼看看奥运火炬接力,亲眼欣赏奥运火炬。      奥运圣火来自奥林匹亚      1896年诞生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在古希腊奥林匹克竞技会的基础上产生的。古奥林匹克竞技会就是在希腊的奥林匹亚地区举办的。在每届古奥林匹克竞技会(也称古奥运会)举行前,人们在奥林匹亚宙斯庙前举行祭祀仪式。人们在祭坛点燃了火炬,手持火炬奔跑去希腊各城邦,呼吁着“停止一切战斗,参加竞技会去!”火炬所到之处,战火便会熄灭,这便是著名的“神圣休战”。   在奥林匹亚,每年到夏至,来自各地众多的朝圣者到宙斯庙朝拜。为确定最后由谁点燃祭坛上的圣火,进行火炬传递比赛:青年人手持火炬跑上一个stadium(约200米),跑得最快者为优胜,优胜者从大祭司手中接过火炬点燃祭坛上的圣火。从公元前776年第1届古奥林匹克竞技会起就设立了火炬接力赛跑。所用的火炬是专制的,使用蜡作燃料。为防止燃烧时熔化的蜡或火星掉落到接火炬者手上,在火炬的中间制有一蜡盘或蜡台。这种火炬造型影响到现代奥运会。   早在1912年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提出点燃奥林匹克圣火建议,但因种种原因而没进行。直到1934年国际奥委会正式决定在奥运会期间点燃圣火,火种必须来自希腊的奥林匹亚。从1936年的第11届奥运会起,每届奥运会前在奥林匹亚举行隆重的圣火点燃仪式,12名身着传统服装的希腊少女载歌载舞,用聚光镜聚集阳光引燃火炬。然后以火炬接力跑的方式将火炬传递到雅典。再从雅典把火炬传到每届奥运会主力城市,在开幕式上点燃设在主会场的主火炬台,直至每届奥运会闭幕时熄灭。      现代奥运“圣火”传递      1936年7月20日上午在奥林匹克第一次点燃了现代奥运会的火炬,第二天下午到达雅典,在希腊境内传递经过了1108名希腊火炬手,于7月25日途经保加利亚,之后又经南斯拉夫、匈牙利,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31日进入德国,并于8月1日奥运会开幕之前到达柏林。全程3075公里,3075名各国健儿参加了第一次奥运会火炬接力。   奥运会举办城市不仅在欧洲,也有在北美洲、亚洲,南美洲,甚至澳洲,不仅要跨过江河湖海,还要越过崇山峻岭和大洋。因此,除了徒步接火炬跑外,有时得乘汽车,飞机和轮船,那就得用火种盒贮放火种。但奥运火炬接力最基本的用具还是手持用的火炬。   1976年第21届奥运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办。组委会没有采用传统接力跑的方式把奥运圣火传递到蒙特利尔,却别出心裁地采用现代激光和卫星传输的办法,把火种从雅典发射至人造卫星,再射到渥太华,再由运动员接力传到蒙特利尔。这一改动使火炬传递失去传播和平友渲和正义的意义,不受各国人民赞同,以后每届奥运会仍坚持原来的方式。   冬届奥运会的火炬接力产生较晚。1952年第6届冬奥会第1次有了火炬接力。但“圣火”不是取之奥林匹克,而是在冰雪运动奠基人诺德海姆(1825~1897)生前所在地摩尔达村的石屋壁炉内点燃。后二届采用同样方法、从1964年第9届冬奥会开始才改在奥林匹亚取“圣火”。   从第11届夏季奥运会至将举行的第28届奥运会,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断二届,共有16届夏季奥运会-从第6届冬奥会至第19届冬奥会共有14届冬奥会。每届奥运会的火炬的造型、大小、长短、轻重及其他技术数据均不同-历届奥运会为人们创造了独特的奥运会艺术品。      火炬技术不断完善,样式更趋民族化      火炬在传递中最初只是简单要求能防风、防雨水、安全和美观;每支可保持一定的燃烧时间以保证火炬手跑完一段路程。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的火炬是一具最典型的古典式火炬-设计者参照了古希腊彩陶瓶上的古奥运火炬-它长27厘米,重460克,上方为圆盘形蜡台,下方为圆锥底,便于手握-中间有一圆柱形孔,可接入当时先进的镁棒-镁易燃,发出光亮。这是最短小的一支火炬。   1948年的第14届奥运会火炬仍用镁作燃料,盛放燃料容器为圆形杯状。它长47厘米,重960克。在进入主会场使用的最后一棒接力的火炬另特制,长42厘米,重2150克。这情况颇为特殊。   1952年第15届奥运会的火炬用含银600克的合金,镶上桦木手柄,长59厘米,重1080克。盛放燃料的容器为长方锥体,造型别具一格。   1956年第16届奥运会的火炬袭用了第14届的火炬造型,但在原杯状容器中放入一高出不少的燃料盒,内存块状混合体,可燃1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