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皮肤垢着病2例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皮肤垢着病2例
梁毅(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皮肤性病科 广西南宁 530011)
【中图分类号】R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8-0183-02
【摘要】 皮肤垢着病是一种少见的皮肤病,多认为由精神因素、头面外伤或长期未擦洗引起,好发于乳晕、颜面部。本次报道的2例患者发病部位均在双手,且夏季发病严重,冬季减轻或消失。经证实,2例患者均有糠秕孢子菌。经口服伊曲康唑,外用生肌玉红膏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皮肤垢着病 马拉色菌 分析
皮肤垢着病被认为是一种少见的皮肤病,笔者在2010年发现2两例皮肤垢着病,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就诊患者,均为男性,两人年龄分别为31岁和36岁。病程分别为1年及10个月。患者分别从事玉器加工和沙石搅拌工作。据否认外伤病史和精神异常史,但因本病都有过心情焦虑、烦躁。两者均表现为夏季明显,冬季好转甚至消失。均在外院诊治,诊断“湿疹”、神经性皮炎”等,治疗效果不佳,而转我院门诊。
1.2临床表现及体征 2例患者均累及的部位为手背及腕部,表现为手背及腕部覆盖一层灰褐色苔藓状浅薄污垢,表面干燥粗糙,对称分布。浸水后或有汗时皮疹变为灰白色的浸渍。自觉不同程度瘙痒。一患者皮损累及额部。
图1 图2
1.3实验室检查 2例患者血尿常规正常。真菌检查:镜下可见圆形厚壁孢子和短棒状菌丝;沙堡培养见酵母样菌落生长,鉴定为马拉色菌。组织病理学: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毛囊角栓,棘层灶性海绵水肿,基底细胞部分液化变性,色素失禁,真皮浅层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嗜色素细胞浸润,部分炎症细胞侵入表皮。PASS染色:表皮角层内有大量孢子。
1.4 治疗 2例患者应用伊曲康唑200mg,每天2次,连服7天,外用生肌玉红膏,皮疹逐渐消失。
2 讨论
皮肤垢着病在1960年首先由日本的坂本邦树报道[1],多认为其是由精神因素、头面外伤或长期未擦洗有关[2,3],好发于乳晕和颜面部。本次报道的2例患者发均缺乏上述发病原因。2者发病的部位均在双手,有一位患者发展至额部。2者分别从事玉器加工和沙石搅拌工作,工作环境粉尘较大,而手部经常裸露在外,环境因素是否为致病的原因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而发病后,因疾病带来的瘙痒及美观问题,一直困扰患者,导致患者精神焦虑。精神紧张、焦虑又刺激疾病发展,皮损范围扩大。
糠秕孢子菌是人体皮肤正常菌群之一,是一种嗜脂的条件致病菌,可引起花斑癣、糠秕孢子菌毛囊炎,尚与头皮屑、脂溢性皮炎的发病有关。近年来,国内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皮肤垢着病的病因与糠秕孢子菌有密切的关系[4,5],也可能是糠秕孢子菌致病的另一种临床形式[6]。本报道2例患者通过真菌镜检及培养以及均证实有糠秕孢子菌,1例通过病理组织学证实。2例患者以夏天发病严重,秋冬季减轻或消失,这可能是夏季因潮湿容易感染糠秕孢子菌有关。
目前皮肤垢着病本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抗真菌药物[5]及中草药内服外敷[7]。生肌玉红膏主要成分有:甘草、白芷、当归、紫草、虫白蜡、血竭、轻粉,具有活血祛腐、解毒镇痛、润肤生肌收口功效。现代药理表明其有抗炎,提高局部免疫力作用。作用于局部皮肤,可促使痂皮脱落,改善局部???液循环,抗菌消炎,并滋润皮肤,使局部皮肤保持湿性的环境,从而促进正常皮肤生长[8]。本报道2例患者予以口服抗真菌药伊曲康唑200mg,每天2次,连服7及外用中成药生肌玉红膏治疗,取得显著效果。
参 考 文 献
[1]王侠生,廖康煌.杨国亮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500.
[2]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12.
[3]刘玉梅,罗权,黄振明,等.泛发性皮肤垢着病样糠秕马拉色菌感染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18 (12):749- 750.
[4]陈瑞娥,万俊增.皮肤垢着病样糠秕孢子菌感染1例[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4,20 (6):597.
[5]陈永锋,陈文静,刁鑑兴.皮肤垢着病与糠秕孢子菌感染(附7例报告)[J].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4,11 (3):213- 215.
[6]吴铁强,顾有守.皮肤肤垢着病样马拉色菌感染16例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5,38(8):5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