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岩巷掘进作业规程.doc

  1. 1、本文档共1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版岩巷掘进作业规程

第一章 编制概况 第一节 概述 一、巷道名称、用途及服务年限 巷道名称:西翼回风大巷(一)西段。用途:为矿井西翼采煤工作面提供通风、运输等服务。预计服务年限:30年。 二、工程概况 (一)简要文字说明 西翼回风大巷(一)西段曲直施工完后,继续施工设计总长968.723m,截止2013年6月3日剩余773.723m,目前巷道按方位角296.5°,跟砂岩层层位坡度施工,并确保巷道底板与13-1煤层法距不小于3m。附平面位置布置图1-1。 当顶板岩性好时,巷道采用锚网索喷支护,锚网索喷支护后进行注浆加固;如顶板岩性差,采用锚网索喷支护后,及时采用套棚支护。(套棚措施另行编制)。 (二)工程概况表 表1-1工程概况表 断面号 工程量 (m) 方位 (°) 坡度 支护方式 断面形状 断 面 积 (m2)) 掘进断面 净断面 1’-1’ 773.723 296.5 跟砂岩层层位 锚网索喷 斜墙圆弧拱形 19.95 19.15 信号、 躲避硐室 2.5m/个 平 锚网索喷 直墙圆弧拱形 7.01 6.53 三、工程设计图 口孜东矿总工办设计组提供的《西翼回风大巷(一)及至西翼矸石胶带机大巷联巷》平、断面图(图号GTKSJ2012-1209)。 第二节 编写依据 1.《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于2011年3月1日执行)。 2.《煤矿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安徽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皖经信煤炭)[2010]344号)。 4. 《西翼回风大巷(一)及至西翼矸石胶带机大巷联巷》平、断面图(图号GTKSJ2012-1209)。 5.地测科提供的《西翼回风大巷(一)西段掘进地质说明书》。 6.总工办设计组的业务联系单SJLX-2013-0507。 第二章 巷道揭露岩层及水文地质情况 第一节 概况 西翼回风大巷(一)西段曲直施工完后,继续施工设计总长968.723m,截止2013年6月3日剩余773.723m,目前巷道按方位角296.5°,跟砂岩层层位坡度施工,并确保巷道底板与13-1煤层法距不小于3m。 目前该段巷道主要在泥岩、砂质泥岩层中施工。 第二节 巷道揭露岩层情况 该巷道在掘进过程中将依次揭露:泥岩2.60m;粉砂岩3.00m;细砂岩1.30m;粉砂岩2.30m;炭质泥岩0.50m;泥岩2.75m;砂质泥岩8.00m;细砂岩3.30m;砂质泥岩5.30m。具体岩层变化详见地测科每月提供的地质预报。 附图:图2-1 西翼回风大巷(一)局部预想地质平、剖面图,图2-2地质柱状图。 第三节 地质构造 施工范围内,煤岩层总体为一单斜构造,巷道剖面东倾2-5°,断面南倾角约4-7°。 该段岩层整体属于软岩层,裂隙发育,岩层较破碎,在掘进过程中压性滑面丰富,可能会揭露小断层及小褶曲等情况。 第四节 水文地质 该段巷道主要在泥岩层和砂质泥岩层中施工,主要水害为13-1煤层顶板砂岩水,以静态储量为主,预计巷道出水量约0~0.5m3/h,最大涌水量1.0m3/h。 第五节 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一、瓦斯 根据口孜东矿通防办提供的13-1煤层瓦斯绝对涌出量为1.5~1.6m3/min。 二、地温 据口孜东矿勘探报告内地温梯度值,预计该水平地温为35°~38°。 三、地压 巷道施工位置煤(岩)层埋藏较深,地压较大。 第三章 巷道布置 第一节 巷道布置 该巷道东临121301工作面机巷,西至121303工作面风巷,南邻西翼矸石胶带机大巷,北邻1213采区。西翼回风大巷(一)西段曲直施工完后,继续施工设计总长968.723m,截止2013年6月3日剩余773.723m,目前巷道按方位角296.5°,跟砂岩层层位坡度施工,并确保巷道底板与13-1煤层法距不小于3m。 在斜巷下口变坡点处巷道右帮(北帮)施工一个信号硐室,斜巷中间巷道右帮(北帮)每间隔40m施工一个躲避硐室,在巷道850m处右帮(北帮)安装一部绞车供施工上山时提升用。硐室垂直巷道布置。由于斜巷距离远,在施工时,绞车需要在斜巷内向前移动,向前移动时,绞车安装在斜巷内施工专门的电机窝。 附:1’-1’断面图3-1、信号、躲避硐室断面图3-2。 第二节 矿压观测 一、观测对象 西翼回风大巷(一)西段。 二、观测内容 (一)巷道的表面位移量观测(顶板的下沉量、两帮相对移近量、底板鼓起量)。 (二)锚杆抗拔力、锚索预应力检测。 (三)顶板离层观测。 三、观测方法 (一)巷道的表面位移观测 在巷道两帮各选一点钉上测钉或用锚杆头作观测点标记,正顶处使用蓝漆做上标记,作为一组观测点,观测顶板的下沉量、两帮相对移近量。要求三个点在同一个平面内且帮部的两个测点在同一水平线上。 (二)锚杆、锚索检测 1.锚杆质量检测:锚杆抗拔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