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语文九上第6课现代诗歌二首教案 (2).docVIP

长春版语文九上第6课现代诗歌二首教案 (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六 现代诗歌二首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本课两首诗歌,了解穆旦、郑敏两位诗人,以及“九叶诗派”在中国新诗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 学习欣赏新诗的几种方法。 3. 把握意象,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含蓄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诗人穆旦运用的意象,体会诗人面对民族危亡的苦痛,以及对祖国未来充满希望的情怀。 2. 体会诗人郑敏如何运用联想,由眼前丰收的稻束,想到“人类的一个思想”,表达对生命的感慨,并尝试在作文中运用联想构思。 教学难点 1. 理解穆旦诗歌中的思考,体会诗人痛苦中隐含希望的爱国之情。 2. 理解“稻束”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K] 2课时 教学过程 (《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个名字——查良镛。他是谁?喜欢武侠小说的人应该知道,这是金庸先生的原名。再看——查良铮,有谁知道?他就是被称为中国新诗第一人的穆旦。二人皆为清代诗人査慎行的后人。而海宁査家历史极为悠久,系出春秋查子,代代书香,明清以来是“文宦之家”,文人学者辈出,“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康熙皇帝称之为“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查氏兄弟”虽然从未谋面,但有意思的是,他俩不约而同都选择拆字法为自己取笔名,不同的是,金庸将名字“镛”拆开,而查良铮将姓拆开,这就是——穆旦。今天我们借这首《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走近穆旦。 二、鉴赏诗歌。 1. 解题。 从题目中,你读出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引导学生体会寒冷、寂寥的背景。) 年仅23岁的诗人穆旦,风华正茂,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寒冷、压抑、死寂的背景?他要表达什么?让我们到诗中去寻找答案。 2. 学生自由朗读,感悟诗歌。 3. 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理解(穆旦的诗不好理解,要引导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4. 方法指导。 同学们都知道,诗歌往往借意象表达情感与思想,无论是古诗还是现代诗歌。李白的床头明月抒写着思乡之情;杜甫的花溅泪、鸟惊心传达着忧国之痛;徐志摩将怀念之情寄托在康河的柔波里;叶赛宁把自己的同情寄予在刚做妈妈就忍受骨肉分离之痛的狗妈妈身上……这就是诗歌的特点,用意象构织意境,用意境传达思想感情,具有朦胧的美。 5. 教师朗读。 要求学生在倾听时找出诗人笔下的意象,还要注意修饰这些意象的词语。 6. 学生说出诗歌中的意象及修饰词。(大屏幕) (寒冷的腊月的)夜里 (北方的、枯干的)田野 (冻结的)小河 (古老的)路 (堆着沙土的)窗 (低矮的)小街 (泥草的)屋顶 (旧了的)镰刀、锄头…… (飘落的)雪花 这些意象使你联想到了什么? 7. 结合背景,深刻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时代背景,创作于 1941年,此时的中国正是灾难最深重的年代。 教师总结:这些意象构成中国北方农村的景象,意境却是荒芜、冷寂、压抑、古老、固化……作者正是“借一景喻民族”,这北方的农村不正是我们饱经沧桑的苦难民族,不正是古老而灾难深重的中国吗? 8. 引入诗人创作风格,深入理解诗歌。(大屏幕) 但是穆旦不是悲观主义者,穆旦,一个早慧而且早熟的诗人,在 20 世纪 40 年代以二十多岁的青春年华抒写了深沉雄浑的生命之歌。他的诗歌,透露了敏感而具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在苦难岁月里丰富复杂的精神境遇,呈现出诗人对人类生存状况、民族前途命运思考的痛苦。生的希望与绝望,爱的欣喜与怅惘,民族的期待与灾难等在他的诗中交织、扭结、矛盾和冲突。透过其诗,可以感受到诗人躁动、苦闷、压抑和焦灼的痛苦灵魂。他的诗,“给人一种难得的丰富和丰富到痛苦的印象,甚至还有一些挣扎的痛苦印记,他有一份不平衡的心,一份思想者的坚韧的风格,在别人懦弱得不敢正视的地方,他却有足够的勇敢去突破”。诗人除了富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之外,更重要的是他的那份坚韧,“在别人懦弱得不敢正视的地方,他却有足够的勇敢去突破”,你能从这首诗中读出来吗? (学生默读,圈点阅读。) 主要抓住:“儿郎的哭声”“红的炭火”“祖先”“风”等意象,尤其是两个“一样”。(具体赏析见教师教学用书。) 9.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三、课堂小结。 如果一本穆旦的诗集和一本金庸的武侠小说摆在你的面前,也许你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金庸。你也许不会因为今天的一节课、一首诗而喜欢穆旦,喜欢穆旦的诗。但至少你要记住这个名字。在你成长的路上,也许有一天你会让诗歌去丰富你的世界,提升你的精神,那时别忘了读一读穆旦 (《金黄的稻束》) 一、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在寒冷的腊月结识了有一腔爱国情怀的穆旦,在同时代与穆旦、杜运燮称为和谐的“三重奏”的,是一位女诗人——郑敏,而她的代表作之一就是《金黄的稻束》。在中国现代新诗史上,《金黄的稻束》的出现带来了一种语言的突破,一种雕塑的质感,一种将“思”与“诗”融为一体的可喜的努力,今天我们学习《金黄的稻束》,了解诗人郑敏是怎样

文档评论(0)

tpxxzh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