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主体的感知与行为逻辑基于美丽乡村建设-南京农业大学学报.PDF

多元主体的感知与行为逻辑基于美丽乡村建设-南京农业大学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多元主体的感知与行为逻辑基于美丽乡村建设-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第 17卷 第6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6)               2017 年 11月 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农村社会发展】 多元主体的感知与行为逻辑:基于美丽乡村 建设过程中规划认知的实证 1 2 ∗ 2 魏家星 ,瞿忠琼 ,余逍 (1.南京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2.南京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摘  要: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优秀的规划应该给公众传递未来美好的愿景, 并联合和激励各方力量来实现。 本文以感知和行为的逻辑关联为基石,探寻多元主体在美丽乡村建 设过程中对规划的感知和体验,以此了解公众对乡村规划和发展的认知程度,运用PLS 结构方程模 型,对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进行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规划的质量感知、公众对规划期望、规划易用 性感知、规划信息渠道多样性、规划价值观对公众满意有着正向的影响,但影响大小各不相同;公众 满意对政府形象有着明显的正向影响。 通过规划信息的有效公示、正向信息的引导、提高规划的易 理解性等措施能有效提升公众满意度,显著提升政府形象。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感知与行为;多元主体;结构方程模型 - - - 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 7465(2017)06 0027 11 一、 引言及文献回顾 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善乡村人居环境、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 基础和前提。 我国新农村建设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总体而言,广大乡村地区基础设 施依然薄弱,而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则是对新农村建设理念、内容和水平的全面提 升。 2015 年5 月,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共同发布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标志着美丽乡村建设 的新时代到来。 作为践行美丽乡村理念的规划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从供给侧来看,美 丽乡村建设不仅提供乡村环境的改善,更要注重规划本身的供给,即注重公众对规划的认知、体 验、参与及分享。 当前美丽乡村规划过程中提倡公众参与,提高农户满意度,但这种“形式上的 参与”,只重视农户表面上的满意,而忽略了供给侧,即规划本身的质量带给公众的感知与体验, 公众是美丽乡村规划的切身利益受众,其感知到的规划相关信息,会集合成公众对规划最终的 满意度以及对政府的信任度,而公众最终的满意情绪则使其在行为选择过程中具有明确的偏 好,形成感知与行为的统一,从而联合和激励各方力量来实现规划。 “感知”是一种心理过程,是人们凭借信息渠道获取对客观对象相关信息的感性认识,再通 - - 收稿日期:2017 07 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地流转、农民社会保障与农业转移人口迁移———作用机制与政策调控”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农民以土地入股的风险防范及预警监控研究” (2017ZDIXM099) 作者简介:魏家星,男,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讲师,weixing061206@ 163.com;瞿忠琼,女,南京农业大学公共 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929@njau.edu.cn;余逍,女,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     ∗瞿忠琼为通信作者。 27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 17卷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