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国学概论·四书PPT.ppt

  1.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学概论·四书PPT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自然观、人生观、哲学观、道德观、政治观、艺术观等,均贯穿着“中和”法则。 (2)修道 “道不可离” “道不远人” “为政在人,取人以身, 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三达德:知、仁、勇。(孔子说过“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治国九经:“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修身则道立” “诚”是《中庸》思想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圣人是“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 “自诚明,谓之性。” “诚”是指先天的道德自觉性,是本性自我认识的天赋能力,所以说“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3)“至诚尽性” “明乎善”就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认为“诚”的境界,是通过后天学问思辨而达到的,所以说:“诚之者,人之道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中庸》:“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中庸》弥补了孔子对宇宙、人性本体认识的不足,弥补了孔子思想抽象思辨不足的缺陷,寻找到了儒家道德的形而上的自然和宇宙论的根据,把道德提升到了超越的层面上来,对宋明理学的兴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论语》和《孟子》 《论语》是我国儒家经典中的一部重要著作。 《论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人的“圣经”。它所记录、传布的儒家思想,不仅渗透于二千多年中国的政治体制与社会习俗,而且融化于中国人的血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代表着中国人的人格精神。 赵岐:“《论语》者,五经之錧鎋 ,六艺之喉衿也。”焦循:“五经非《论语》,则无以运行,故为五经之輨辖也”,“衿为交领交衽之通名,此与喉并言,则正以为领人之一身。内则辖之以喉,外则键之以领,谓《论语》为六艺之总领也。” 唐代薛放:“《论语》者,六经之菁华。” 明代杨宗吾:“六经譬则山海,《论语》其泛海之航,上山之阶乎?” (一)半部《论语》治天下 1、宋太祖提倡“读书” “今之武臣欲尽令读书,贵知为治之道” 。 进出戎行,形貌魁岸,居常恂恂,每擐甲胄,毛发皆竖。……先是,禁中军校,自都虞候已上,悉书所掌兵数于梃上,如笏记焉。太祖一日问进所掌几何,进不识字,但举梃以示于上曰:“尽在是矣。”上以其朴直,益厚之。(《宋史·党进传》卷260) 2、宰相须用读书人 我朝以儒立国,故命宰相读书,用儒臣典狱,以文臣知州,卒成一代文明之治。——《类编皇朝大事记讲义》卷三《太祖·幸太学》 陈寅恪先生:“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 上初命宰相撰前世所无年号,以改今元。既平蜀,蜀宫人有入掖庭者,上因阅其奁具,得旧鉴,鉴背有“乾德四年铸”。上大惊,出鉴以示宰相曰:“安得已有四年所铸乎?”皆不能答。乃召学士陶穀、窦仪问之,仪曰:“此必蜀物。昔伪蜀王衍有此号,当是其岁所铸也。”上乃悟,因叹曰:“宰相须用读书人。”由是益重儒臣矣。 《玉壶清话》卷二中记载: 太祖尝谓赵普曰:“卿苦不读书。今学臣角立,隽轨高驾,卿得无愧乎?”普由是手不释卷。 《宋史·赵普传》: “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东都事略》之《赵普传》: “普既拜相,事无大小皆决于普。太祖待普如左右手。” 宋宰相赵普 据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记载:人言普山东人,所读止《论谱》.....太宗尝以此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二)《论语》的相关问题 1、《论语》释名: 《礼记·坊记》:子云:“君子驰其亲之过而敬其美。”《论语》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皇侃《论语义疏叙》: 言此书出自门徒,必先详论,人人佥允,然后乃记,记毕已论,故曰论也。 刘熙《释名·释典艺》: 《论语》,记孔子与弟子所语之言也。论,伦也,有伦理也。语,叙也,叙己所欲言也。 论,论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