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学课件PPT
国学经典导读;学术界的种种说法:
章太炎:一国固有之学术
吴宓:中国学术的总体
张岱年:中国学术的简称
曹伯韩:指西学输入以前中国原有的全部学术。
; 今天我们所指称的“国学”概念,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国学概念,是晚清以来逐渐形成的。“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指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它包括中国古代的思想、哲学、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旁及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诸多方面。
;什么是文化?
“文”,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易· 系辞下》:“物相杂,故曰文。”
“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
《庄子·逍遥游》:“化而为鸟,其名曰鹏”。
《易·贲卦·象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
什么是文化?
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现代汉语词典》)
;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
张之洞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曾国藩 继承明儒传统,身体力行,通经致用
;“国学讲习所”
由章太炎创办于1935年,是近代国学研究机构的开端。
北大国学门 胡适 1922年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
1925—1929年,历时四年,以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名闻于世,培养了大批著名学者。
;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武汉大学(2010年)先后成立国学院
清华大学(2009年)复建国学院
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对普及国学知识功不可没。
;;;
;
;
;
; 中国文化的主料:儒、释、道
传统文化的内核是儒家思想,
道、佛两教是最重要的丰富和补充。
另外,法家、兵家、墨家等也是重要的营养来源。
;三教合一(儒教、道教、佛教)
儒教:即儒家学派,又称“孔教”。从南北朝开始叫做儒教,跟佛教、道教并称为三教。自汉代以来被奉为官学,其后各个主要朝代,儒教都是官方指导思想。儒教是否为宗教一直有争议,国学大师任继愈认为儒学就是中国人的宗教。
基本教义:仁义礼智信
核心思想:仁、义;道教:中国本土宗教,创建于东汉末年,距今1800多年。是张道陵依据《道德经》和《南华经》创立的。发源地为四川的青城山。最早的道教经典是《太平经》。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源。所以,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他为“太上老君”。
基本教义:天、地、人、鬼(四道)
核心思想:无为、不争(顺其自然)
;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2500多年前由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19岁出家,30岁得道。因为他属于释迦族,所以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东汉时自西向东传入我国。
基本教义:“四谛”“八正道”。
核心思想:四大皆空,因果报应; 释迦牟尼用缘起论来观察人生,得出“四谛”、“八正道”。谛:是真理的意思。四谛指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四谛被称为佛教教义的总纲,又称为佛学的“四个真理”。
(1)苦谛:认为世俗世界本性是苦难。?? (2)集谛:解释人生充满痛苦的原因。?? (3)灭谛:指解除痛苦,也就是佛教徒追求的最终归宿。佛教认为最高的理想境界就是涅槃。?? (4)道谛:指怎样达到超脱“苦”、“集”的修行方法。?? ;八正道:佛教八种通向涅槃、解脱的正确方法或途径。
(1)正见:对佛教教义的正确理解;
(2)正思:对佛教教义的正确思考;
(3)正语;说话要符合教义,不说一切非佛理之语;
(4)正业:从事清静之身业,按佛教教义采取正确的行动;
(5)正命:符合佛教戒律规定的正当合法的生活;
(6)正精进:按照佛教教义努力学习和修行;
(7)正念:铭记四谛等佛教真理;
(8)正定:集中精力,专心致志修行。?? ;核心思想:四大皆空,因果报应
佛教把一切物质现象归纳为四种基本要素,即
地(坚性)
水(湿性)
火(暖性)
风(动性)
心理与物理上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中国文化特点:三教合一,三世齐修
儒教——积极的入世 价值观:三立:
道教——淡定的出世(进得来出得去)无为
佛教——离苦的来世(明天更重要)觉悟
;儒、释、道生死观; 儒道佛的“三世”都是为了救世(向善),价值观不同,但目标一致:
儒家以人为中心(伦理道德)
道家以天地为中心(天人合一)
佛家以慈悲为中心(因果报应)
;《四库全书》;四书
《大学》《中庸》和《论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