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语文《中庸》与《大学》PPT
《中庸》选读; 《中庸》原来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
宋代朱熹把《中庸》与《大学》、《论语》、《孟子》合在一起,把他们合称为“ 四书”,用来作为儒学的基础读物。 ;《礼记 》简介;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上天所赋予人的本质特性叫做本性(天性),遵循着本性以做人处事叫做道,圣人的教化,就是遵循本性,来修正过与不及的差别现象,使一切事物皆能合于正道,这称之为教化。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译:这个道,是片刻也不能够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就不是道了。 ;法律无假期,修行不分时候与场所。 ;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译:喜怒哀乐的情感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心是平静无所偏倚的,称之为“中”;如果感情之发生都能合乎节度,没有过与不及则称之为“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译:“中”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如果能够把中和的道理推而及之,达到圆满的境界,那么天地万物,都能各安其所,各遂其生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译: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说话先有准备,就不会词穷理屈站不住脚;做事先有准备,就不怕遇到困难挫折;行事前计划先有定夺,就不会发生错误后悔的事;做人的道理能够事先决定妥当,就不会行不通了。 ; 博学之,审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译:要广博地学习,详细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明白地辨别,切实地力行。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
译: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终止;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终止; ; 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译:不去思考则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绝不终止;不去辨别则已,既然辨别了,不到分辨明白绝不终止;不去做则已,既然做了,不确实做到圆满绝不终止。;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译:别人用一分的力能学会的,(我还不会)就用一百分的力去学;别人用十分的力能学会,(我不行)就用一千分的力去学。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強。
译:如果真能照这样子去做,虽然愚笨,也会变得聪明,即使柔弱的人也会变得坚强。; (中庸哲学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是哲学的重要范畴,值得很好地解释一番。……依照现在我们的观点说来, “过与不及 ”乃指一定事物在时间与空间中运动,当其发展到一定状态时,应从量的关系上找出与确定其一定的质,这就是“中”或“中庸”或“时中”。(《毛泽东书信集》); 中庸思想的主要涵义是: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实现一定的目的来说,有一个一定的标准,达到这个标准可以实现这个目的,否则就不可能实现这个目的。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叫做不及,超过了这个标准叫做过。如果超过了这个标准,就不可能实现原来的目的,而会转变到原来目的的反面。所谓“中庸之为德”就是经常遵守一定的标准,既不过,亦不是不及,这是中庸的品德。
(张岱年《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思考与讨论;大学选读;《大学》简介; 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言也”。; “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
1、“博 学” ;
2、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习小学,学习 “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习大学,学 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所以,后一种含义 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也是“初学入德之门也”。;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八个条目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 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 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