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孔子和亚里士多德PPT
1、孔子: 基本要求:从政治、思想、教育文化等方面了解孔子的生平,知 道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仁、礼、中庸。 发展要求: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说明:联系必修3中“百家争鸣”和“儒学的兴起”的有关内容。 2、亚里士多德 基本要求:知道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事迹:师从柏拉图、从事科学 研究、教育亚历山大、在雅典讲学。感受其追求真理 的不懈探索精神。 发展要求:认识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有一个惊人的现象,开天辟地的人类智能大师们,都诞生在2500年前:孔子、释迦牟尼和亚里士多德。于是,我们看到,希腊哲人在海边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印度哲人在恒河边思考人与神的关系,中国哲人在黄河边思考人与人的关系。因此西方自然科学特别发达,印度神学特别发达,中国人际关系特别发达。这在当时没什么不好,相反,清新、健康、务实是孔子思想的特点。孔子不太想自然的东西,更不愿谈鬼神,他认为先把人的事搞清楚再说。这种思想一直传下来,讨论人与人的关系讨论了2500年,使得人际关系终于成为中华民族的重大包袱。 ————余秋雨《中华文明一定是21世纪文明图谱中的主角》 一、东西方先哲诞生的社会条件 孔子 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奴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时期) 经济上井田制趋于崩溃,私田兴起;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分封制趋于瓦解;阶级关系上出现新的 变化,传统礼法秩序受到冲击,“礼崩乐坏” 亚里士多德 政治:希腊民主政治的衰落时期 经济:商业经济发展 生平比较 简述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生平简历,从中可以看出其一生追求的主要目标。比较其生平经历上有什么异同? 孔子 (BC551—BC479): 经历:师人---从政---人师 亚里斯多德 (BC384—BC324): 经历:师人---研究---人师 幼年学礼---从政失败---周游列国---献身文教 一生追求的目标:礼乐 师从柏拉图---从事科学研究---教育亚历山大---创建吕克昂学园讲学---离开雅典去世 一生追求的目标:真理 ◆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内容: A 思想: 1)“礼”:周礼,要求人们能够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行为,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 方法:“克已复礼”,匡正社会秩序。“四非四勿” 评价:实质上是力图维护奴隶制度。体现了孔子思想保守的一面。但在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有积极意义 (2)核心: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给“仁”下的两个最重要的定义。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的人际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人的重视,有进步性;但其爱有等级,所提倡仁的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于不坠。 (3)中庸:含义: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达到中庸的做法:“和而不同” 思想比较 B 政治 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 C 教育: (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首开私学,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2)教育目标: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 (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 (4)教学内容:孔子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 关于中西方思想中“中庸”的比较: 相同:都强调“恰到好处”,反对两极。 不同: ①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有哲学思考,而孔子的“中庸”是出于礼法,没有更多的哲学思考。 ② 亚里士多德认为“中庸之道”是相对的,孔子从圣人的角度出发,强调要有度,“过犹不及”。 ③亚里士多德主张舍两端而取其中,孔子没有否认两端是不好的。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