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总结2.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温病总结2

第一单元 绪论 1、《难经?五十八难》云:“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2 S8 a, v, X4 `, L伤寒,金匮,张仲景2、庞安时在《伤寒总病论》中以桂枝为例,因时因地因人加减,为活用经方作出示范。 ( O3 j- \2 U/ ~??|0 W仲景论坛3、金元时期 刘河间 “六气皆从火化” 创新论、立新法、制新方。 . b1 {8 [/ o6 A5 c- S仲景论坛4、清代温病四大家:叶桂(叶天士),薛雪(薛生白),吴瑭(吴鞠通),王孟英张仲景学术研究: \* 5、①吴又可《瘟疫论》:开专论温病之先河、立杂气致病学说、创疏利透达之法②叶天士蓍《温热论》,被誉为“温热大师”:创立卫气营血辨证论治体系、阐明温病病因病机、发展温病诊断方法③ 6 z6 {8 \2 s* B1 _2 |( m仲景论坛薛生白《湿热病篇》:立湿热病专论,丰富温病理论及证治④8 P# }0 U( X) x! S) ~# Y弘扬仲景,光大国医吴鞠通《温病条辨》:倡导三焦辨证、规范四时温病论治⑤3 n K: W d+ K/ r* T8 U伤寒,金匮,张仲王孟英著《温热经纬》:以经典为经,以后世名著为纬,系统总结温病学体系6 x( V8 y+ m. A6 j! E0 O弘扬仲景,光大国医⑥清代喻昌(字嘉言)蓍《尚论篇·详论瘟疫以破大惑》张仲景学第二单元 温病的概念 : Q1 K: @7 Q1 a: d/ J??@+ k伤寒,金匮,张仲景一、温病――是由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多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 S; L0 v: @( f: [6 B4 ]仲景论坛二、范围:风温、春温、暑温、暑湿、湿温、伏暑、秋燥、大头瘟、烂喉痧、暑燥疫 三、分类:1、按病证(或病因)性质分类:??w??Y g3 K( d8 [伤寒,金匮,张仲景温热类温病:风温、春温、暑温、秋燥,光、治疗应以清热保津为原则( d7 湿热类温病:湿温、暑湿、伏暑  治疗重在化湿透热。3 D R. w* D. `* _2、根据发病特点分: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 9 q. ?9 v; C k$ H1 h0 X四、温病特点:8 Z9 v4 b4 Z% k$ X/ s/ W1、致病因素的特异性2、多具传染性、流行性性、季节性、地域性伤寒,金匮,张仲景. 3、病理演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4、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①温病大多起病急骤,来势迅猛,传变较快,变化较多②发热时温病必具之症③易内陷生变,致动血发斑、动风闭窍等危重症候。 五、瘟疫是指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 温毒是感受温毒病邪所引起的具有独特表现的一类温病,除具有一般温病的基本临床表现外,尚有局部红肿热痛及溃烂,或给付斑疹等特征,多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多发于冬春两季,如大头瘟、烂喉痧等 第三单元 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M6 A! A( A/ @( 一、病因:感受了外来的温邪伤寒,金匮,张仲景! |+ u, I1 i; F; h 1、共性:温热性质显著、从外侵袭人体,由口鼻或皮毛而入治病迅速;性质属热;致病与时令季节相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影响及转化,不同温邪入侵部位有别仲景论坛7 g- f; M a# z* v8 { I 2、各性伤(1)风热病邪: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先犯肺卫;易伤肺胃阴津;病情变化迅速 B) F+ F) j??D+ H! m伤寒,金匮,张仲景(2)暑热病邪:发病可径犯阳明;易于耗气伤津;易致闭窍动风;夹湿邪为患% O. w2 j. L??Z1 @弘扬仲景,光大国医(3)湿热病邪:起病较缓,传变较慢,病势缠绵,易于复发;病位以脾胃为主;易困遏清阳,阻滞气机伤(4)燥热病邪:病位以肺为主,初起以肺卫见症为主;易致津液干燥,在病之初起时即可有较明显的津液干燥的表现 {9 l! C b. r4 Y M C6 U(5)温热病邪:病初即导致里热证;病情较重而易闭窍、动风、动血;易耗伤阴液,后期多肝肾阴伤。张t(6)温毒病邪:具火热之性,致病具有局部红肿热痛的特点;攻窜流走,外窜经络、肌腠,上冲头面,下注宗筋、阴器;蕴结壅滞伤(7)疠气病邪:致病为强,众人触之即病;多从口鼻而入,有特异的病变定位;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易引起流行;为病严重,病情凶险;致病有种属的选择性。仲景论坛0 M# S, [. `二、发病类型:6 r( g* z- T6 x- x2 P7 O- n仲景论坛1、新感温病:初起邪多在表,一般无里热证,以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苔薄白,脉浮数等卫表证候为主。(风温,秋燥,暑温,湿温,大头瘟,烂喉痧) 3 \7 h5 z8 \* p/ j张仲景学术研究2、伏邪温病:一般无表证。初起以灼热,烦躁,口渴,尿赤,舌红等里热亢盛证为主。(春温,伏暑) 第四单元 温病的辨证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