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走下神坛的智者:诸葛亮成长之谜(选载).pdfVIP

人物传记-走下神坛的智者:诸葛亮成长之谜(选载).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作者:,从购买正版图书开始   诸葛亮成长之谜 第一部分   诸葛亮非赤壁之战原创(1)   公元181年,汉灵帝光和四年九月初一,诸葛亮诞生在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临沂地 区)。   三年后,太平道数十万信徒头裹黄巾,喊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 大吉”口号,在教主张角的率领下揭竿而起了。一时间天下大乱,群雄竞起,军阀割据, 征战频仍,尸横遍野,白骨委地,盗贼蜂起,弱肉强食,百姓流离,苦难深重。   诸葛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祖上曾出过大将军葛婴,西汉司隶校尉(京城卫戍司令) 诸葛丰。汉文帝曾封葛婴世代为诸城侯,封地就在今山东省诸城市。但是,诸葛家到了诸 葛珪这一代,官运也就仅限于一个郡丞(相当于现在地市一级政府的秘书长)。   在诸葛亮4岁的时候,诸葛珪当上了泰山郡(今山东泰安地区)丞。诸葛亮随父亲从 老家阳都县启程,前往300多里外的泰山郡任职。他们进入泰山郡的第一站就是梁父县。 县里的官员一看是郡丞从此路过,那可是不敢怠慢啊,郡丞是只比太守小一级的官,负责 着全郡的行政管理,每个月的俸禄是六百石粮。   为了欢迎新上任的郡丞及其小公子,县衙给他们摆了一桌丰盛的宴席,还叫人唱起了 当地流传的民间歌谣《梁父吟》,讲的是曾经发生在梁父县的,一个“二桃杀三士”的故 事。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齐国。齐景公手下有三个以勇猛过人著称的勇士,叫公孙接、 田开疆和古冶子。这三个人自以为功高盖世,不屑与身为齐国宰相的晏子来往。晏子由此 感到,如果将来他们联手反对自己,那后果将是非常可怕的,甚至可能造成对国家的危 害。于是,晏子假借景公之名,请来这三位,跟他们讲:主公说了,奖励你们两个大蟠 桃。   三个人一看,这两个大蟠桃,个大不说,那是一个水灵,眼看着就让人直咽口水。可 怎么就给两个呢?我们仨人怎么分啊?晏子说:这俩个蟠桃是奖励你们当中功劳最大的两 位的。你们要“计功食之”。也就是说,谁认为自己功劳大,蟠桃就属于谁。公孙接说: “我不用多说,我曾经空手打死一只下山的猛虎,还捎带着搏杀了一只野猪。”田开疆 讲:“我一马当先曾经击退敌国的大队人马。”二人一边说着,一边伸手,各自拿走了一 个蟠桃。   古冶子一看,干嘛?你们也不听听我说什么啦?这要仅仅因为吃个大桃子,我也不说 什么了,可这是在比谁的功劳大,我能不开口吗?于是他说道:“前些日子,主君渡河 时,遇到一只大水兽。主君乘坐的马车翻到了河里,是我捕杀了大水兽。当时,我还不会 游泳,但却跳进大河之中,逆水百步,再顺流九里,救出了主君。我这么拼死拼活,难道 还不配吃一个桃子吗?”   公孙接和田开疆听了古冶子的话,觉得自己抢先拿蟠桃还真不应当。男子汉大丈夫, 怎么能这样呢?古冶子越说越激动,不依不饶。说得这二位感到无地自容,羞愧难当。二 人还回桃子,一时想不开,拔剑自刎,一命呜呼。   面对这一情景,拿回桃子的古冶子也傻眼了,怎么说不活就不活了?他感到非常懊 悔,觉得自己太不像话了,你怎么能这样对待朋友呢?让朋友蒙受羞辱,你还有脸独自活 在这个世界上吗?这哥们,也真是条汉子,为了对得起朋友,也拔出宝剑,自杀而死。   齐景公虽然斩祸根于未然,但亦惋惜三位勇士,命厚葬于梁父县梁父山。   《梁父吟》虽然只不过是泰山郡梁父县的民间歌谣,却在诸葛亮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 难以磨灭的印迹。伴随着诸葛亮度过了漫长的青春岁月,在诸葛亮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了极 其重要的作用。   说到这里,人们也许要产生疑问,诸葛亮4岁能记住事吗?就算他再天资聪慧,再博 闻强记,都过去24年了,也该忘了吧? 可是告诉你,诸葛亮不仅没忘,后来在卧龙岗耕 田种地时,还把这首《梁父吟》从新改写了一遍,并署上了自己的大名,收录在郭茂倩所 编的《乐府诗集》和沈德潜编选的《古诗源》里:   诸葛亮非赤壁之战原创(2)   步出齐门外,遥望荡阴里。   里中为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当然,也有传说这首歌谣并不是诸葛亮所写,而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所作。究竟是不是 诸葛亮所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当代大文豪郭沫若对此曾发表过看法。1964年,郭沫若为隆中诸葛草庐作楹联道: “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他在回答人们认为诸葛亮诗歌文采不足的问题时又说: “如武侯终身隐逸,致力于诗,谅亦不逊于陶令也。”可见他认为这首《梁父吟》是诸葛 亮所作。并说诸葛武侯如果真像陶渊明那样生活的话,留下的诗词歌赋肯定要超过陶公。   从这首《梁父吟》的内容上分析,郭老的观点是站得住脚的。因为这首《梁父吟》是 一首

文档评论(0)

109310154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3113434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