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 专题一 走进马克思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马哲 专题一 走进马克思PPT

教师:张茂林 单位:思政教研部(五教603) 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版 考核:平时成绩+闭卷考试 电话-mail: zhangmaolin@ncut.edu.cn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60%;专 题 一;走进马克思和恩格斯 ;一、当前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认识 ; 对刘胡兰之死伟大意义的怀疑和解构的背后,恰恰反映的是当代青年学子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怀疑。那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是我们学习这门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卢卡奇: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它是这样一种科学的信念,即辩证的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只能按其创始人奠定的方向发展、扩大和深化。;1985年:“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1989年:“多年来,存在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马克思去世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当前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认识 ;几种代表性看法及其辨析;二、走进马克思和恩格斯 ; 德国政治家、社会主义理论家、作家、革命家、哲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领袖,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姓 名;;1830年——1835年,特里尔中学。;1843年6月19日,马克思在莱茵省克罗茨纳赫镇与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马克思和燕妮一共生育了7个孩子,但是只有3个女儿燕妮、劳拉和艾琳娜活了下来。;伟大的友谊;1847年11月,马克思恩格斯共同起草《共产党宣言》,于次年2月发表;;马克思逝世;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国际无产阶级的领袖。1820年11月28日出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今乌培塔尔市)一个纺织厂主家庭。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因患癌症逝世;10日,在威斯敏斯特桥的滑铁卢车站大厅举行追悼会;27日,遵照他的遗嘱,骨灰被洒在伊斯特勃恩海滨的大海中。; 马克思与恩格斯这两位革命巨人之间的友谊,是友谊的最高境界。马克思对恩格斯的才能十分敬佩,说自己总是踏着恩格斯的脚印走。而恩格斯总是认为马克思的才能要超过自己,在他们的共同事业中,马克思是第一提琴手而自己是第二提琴手。《资本论》这部经典著作的写作及出版,就是他们伟大友谊的结晶。;“千年马克思”; 当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英国BBC广播公司于1999年9月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得票高居榜首位正是马克思。; 除了马克思高居榜首,名列第二、第三和第四的分别是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万有引力的发现者牛顿和进化论的提出者达尔文。;1、马克思(德国思想家) 2、爱因斯坦(犹太裔科学家)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 4、达尔文(英国科学家) 5、阿奎那(意大利经院哲学家) 6、霍金(英国科学家) 7、康德(德国哲学家) 8、笛卡尔(法国数学家、哲学家) 9、麦克斯韦(英国物理学家) 10、尼采(德国哲学家); 在路透社评选千年风云人物的活动中,马克思仅以一分之差名列第二。 路透社在报道评选结果时说,“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对过去一个多世纪全球的政治和经济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马克思名列第二,名列第一的是爱因斯坦。与马克思并列第二的是印度的国父“圣雄”甘地,牛顿和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并列第四。; 2003年9月,德国德意志电视二台进行了一项为期三个月名为“最伟大的德国人”的调查。前东德地区大都将选票投给了共产主义理论的奠基人卡尔·马克思,而人口占据多数的前西德地区则主要将选票投给了二战后西德的第一位总理拉德·阿登纳。11月28日公布的最终投票结果如下:阿登纳:57万票;马丁·路德:52万票;卡尔·马克思:50万票。;最伟大德国人评选; 2005年6月,英国广播公司(BBC)广播四频道《在我们这个时代》栏目就“谁是现今英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哲学家”展开调查。最终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居于第二位的休谟得票率为 12.6 %,远远落在其后。柏拉图、康德、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等更是望尘莫及,黑格尔甚至没进前 20 名。;苏格拉底;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因素;历史原因;现实需要;四、再谈“问题与主义”之争; “问题与主义”之争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个重要事件,争论双方相继在《每周评论》发表文章, 讨论“问题”与“主义”孰轻孰重的关系问题。; 1919年7月20日,胡适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中,认为“主义”只是抽象的名词,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极容易的事,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