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卿的薄意艺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林清卿的薄意艺术   先说“薄意”这门雕刻艺术。   薄意是施于石印周面的种浅浮雕艺术。私人印章自明、清以后转为以石印为大宗,使秦、汉以来向以铜印为大宗的篆刻艺术,自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有人说在某种意义上,这也可能与明、清文字狱遍布而考据复古之风勃兴,有 定的关系。因为篆刻艺术能在方寸之内集中体现文人士大夫的高古情趣,足以让他们在死去的篆书间缔造个千变万化的迷宫般世界,于是集书法、章法、刀法和文学、哲理等情趣于炉的篆刻艺术,空前地繁荣起来,出现了众多专事篆刻艺术并名重一时乃至开后代风气之先河的大师级人物,如明代的文彭、何震,清代皖、浙两派的丁敬、黄易、邓石如、陈鸿寿……等等。   石印的石材,以福建的寿山石、浙江的青田石最具名声。与石印篆刻艺术的发展相辅而行,讲求印石的品种、质地之美,印端的立雕“印钮”雕刻之美,印周的浅浮雕薄意雕刻之美,也都进步构成了文人士大夫追求印章整体艺术之美的要素。      此刻要说的薄意艺术,创始于清代,这是一种工艺性很浓厚的艺术,颇能迎合于文人士大夫追求飘逸、淡雅等精神境界的审美情趣,从趣味倾向上看,可以说和明、清的山水花鸟又人画相一致。   薄意这种浅浅雕刻于印周的画意雕刻艺术,由康熙年间福建的两位寿山石雕刻大师杨玉旋、周尚均首创。他们在雕刻印端的印钮时,有时也会掺用阴刻法在印石的侧面饰以浅浅的花纹图案。同治、光绪年间,福州西门外凤尾乡的“西门派”创始人潘玉茂、潘玉进兄弟,推动了向浅浮雕的薄意艺术演变。清代末年、民国初年“西门派”的“挑门主将”林清卿,大胆吸收中国画立意、构图的成份,置万水千山于石面上,终使薄意艺术达到成熟,能在晶莹的印石石面上,展现玲珑剔透的高妙境界。   林清卿的取得辉煌成就,得益于他中年曾经一度放下雕刀,拜师潜心学习中国画。如果没有这番的洗礼,薄意就很难从工匠技术提高到雕刻艺术,与书画同登大雅之堂。关于中国画的画理,宋人苏辙说:“贵真空,不贵顽空。盖顽空则顽然无知之空,木石是也。若真空,则犹之无焉,湛然寂然,元无一物;然四时自尔行,百物自尔生。灿为日星,?逦?云雾,沛为雨露,轰为雷霆,皆自虚空生。而所谓湛然寂然者,自若也。”(《论语解》)他哥哥苏轼也说:“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净因院画纪》)这是说:“真空”,指的是一种不是缺少精神性的“空”,不是虚无缥缈的“空”,而是能在雨雾迷?髦械眉?四时运转、生命更替、灵气贯通的“空”。“常理”,则是不受物形束缚的无形之理。这样种审美观念表现在绘画上,是要置万水千山于眼前,见一石一木于情理,体现在技巧上,则是抛弃工整的勾勒,而代之以皴擦渲染。林清卿学画以后的薄意艺术,即是石面虽小,也以尺幅视之,推云驱雾,描花勾草,于毫厘之间,虽然不能像中国画那样恣意泼墨,随心挥洒,但是也自有中国画难以得见的“刀味”;即溶刀法和意境于一体,自成另一种天地。   再说林清卿这个人。   他晚清光绪二年(1876)生于福州观前,幼年移家到西门外的凤尾乡。活到72岁,1948年才去世,只差年没有赶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福州的寿山石雕刻早就分成了“东门派”、“西门派”两大派,林清卿移家而居的凤尾乡,是西门派的基地,林清卿懂事的时候,正值西门派的鼎盛年月,自幼喜欢吟诗作画的林清卿,在村前村后弥漫着派寿山石雕刻艺术氛围的熏陶渐染下,很快也拜西门派二代传人陈可应为师,投身到寿山石雕刻的行列。可叹的是这位以雕工清逸流丽著称的一代名师陈可应,竟于1941年活活饿死于日本法西斯统治下的福州!林清卿不到20岁成为西门派的挑门主将,人称“西门清”。以福州东门外后屿乡为基地的东门派,挑门主将的名字叫林友清,人称“东门清”。   林清卿中年学画归来,表现在他的薄意艺术上,首先是自行创作的题材更加广泛。在这些创作题材中,更多地渗透了他的雅致情趣和对艺术的新认识,不再是作者在艺术中简单地“独白”,而是更多地着意于氛围的创造,着意于诗一样的“对话”,也即是“画”味更足、境界更深。   接下来得说到郭功森。   我国上世纪50年代由国家正式命名的第一位寿山石雕刻工艺美术大师郭功森,幼年还曾赶得上在为林清卿打磨薄意作品,从旁跟林清卿学习薄意艺术。他深深景仰林清卿的薄意艺术,当时没有条件摄影,却保存了大量林清卿薄意艺术的拓片。80年代我在主持花城出版社的编政时,曾经于1984年2月出版过郭功森编的《林清卿薄意艺术》画册。可惜因为我思想保守,担心薄意艺术“曲高和寡”,“陌生少识”,又是只印拓片,销路堪虞,只选用了64种,还印数不多。如今匆匆23年过去,想来早已存世甚稀。近日翻弄一些郭功森昔日所寄拓片,深感昔日思想保守的有愧,忽生有思于想借《收藏?拍卖》杂志的篇幅,再次介绍几种给广大读者的念头。   薄意多施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