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古钱价格.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漫谈古钱价格   说起古钱价格,我想起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那是上世纪80年代初,我的老同学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保管部主任李域铮借给我一本很难见到的书――《历代古钱图说》。此书解放前曾是我父亲常放在手边的书,“文革”浩劫遭焚,老李借给我的是台湾影印的,书皮上是红色隶书(大陆在其后数年也开始大量印行),书中的标价,普品多以角为单位,中档品才值数元,高档钱币方达到数十元至百元上下。   此书印自上世纪40年代,在上海出版,价格是经过调查并由全国南北方钱商会商讨过的,应当比较实际,但我的老同学告诉我,他在博物馆的收购价基本上就是按书上标价付的。   说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吧,人家书上标的是现大洋的价,我们付的是人民币的价,今天想来有人难以理解。其实,这就是当时的现实:第一,当时的古币价确实低得可怜;第二,当时的现大洋袁大头也不过二三十元,就是折成现金也高不了多少。   回想起上世纪80年代品相上佳的“开元”、“大泉五十”不过三五角,“五铢”、“半两”,一元能买好几枚,至于一般的北宋、清钱则价格更低。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价格稍有上涨,折十“大观”、“货布”可以卖到两三元,那时十元上下可以收到直径在35毫米以上的大“半两”,现在的价格,低档的翻了十倍以上,中档和高档钱都在百倍以上。   说起古钱价格,应当有好几种:一种是市场价;另一种坊间称为“版价”,亦称“书价”,就是一些书籍所标的价;还有就是拍卖价。   古钱的市场虽然一个时期内会相对稳定,但也经常变化,影响变化的因素很多,如出土量。前些年江浙某地出土了一坑数千枚南北朝时期的“太清丰乐”钱,这种历来稀有的高档币,一下由数千元跌到了数百元,在嘉德拍卖时,无底价还被流拍。陕西东部某县出土了一坑魏布币,其价格也明显走低。两年前咸阳出了多枚莽币“国宝金匮直万”,价格等级也从“无定价”级降为十多万。影响价格的因素还有社会风气、时尚原因,如花钱、吉语钱,过去一直被泉界轻看,认为其只有工艺价值、民俗观赏价值而无考古价值,不应列入古钱主流,但这些年大款巨商追求喜庆吉祥,大花钱价扶摇直上,过去几元钱、几十元钱的东西,如“龟鹤齐寿”等,一下飚升到七八万元,成了所谓的“黑马”。影响市场价格的还有其他因素,如历史遗留造成的地域方面的优势,如陕西的秦汉“半两”、王莽钱币;四川的南宋铁钱;山东的刀币;河南、山西的布币等,都造成价格的高低不同。另外,还有其他的因素如囤积居奇、人为炒作等。   所谓版价,即出版的新老钱谱,实际上是一种虚拟的价格,说得好听一点,可以叫作“指导价”。但由于编者视野有限,掌握的市场交易资料少,往往是纸上谈兵,与实际价格相距甚远,更有的作者根本不了解古钱的价值,东拼西凑,连想像带抄袭,草草成书很不严肃。只有一些有一定责任心的作者写出了对市场有一定影响的钱谱,得到了社会的认同。   关于拍卖价,这里就不多说了,虽然拍卖价比市场价要高出好多倍,相差较大,但它仍然是一种风向标,直接影响到市场价的波动,引起市场价格的涨跌潮。   近几年来,古钱的拍卖价一直走高,2007、2008两年至今价格上扬了多倍。以嘉德为例,有些拍价简直使人感到离谱,比如“契刀五百”,市场价最多三四百元,竟然拍出一万多元,齐三字刀市场价原为数百元,近年涨到数千元,而拍卖价竟达到三万元,真是令人咋舌。另外听说嘉德拍价四五万元的五字刀最近在山东某地拍出20万元的价格,一枚清代珍品原从国外20万元拍回,而近年国内拍卖成交价竟达120万元,这些更是泉市上的大新闻。   当然,这其中也有例外,如王莽“金错刀”市场价三万元上下,与嘉德拍价基本持平,还有一些高档的名誉品标价不高,反而流拍。   拍卖业市场情况复杂,人为因素往往影响很大,有人近几年借拍卖差价,发横财者大有人在。   八年前,我曾写过一篇《中档古钱的增值潜力》,一些读者反映读后有所收益,希望能再谈一些前瞻性意见,我觉得不太好写。古钱的价格目前是否涨到位,今后增值潜力如何?我想举个例子: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应当是古钱市场较为成熟的黄金时代,那时一枚类似“大齐通宝”、“大蜀通宝”之类的珍稀钱币可以换一所北京的四合院,现在的三孔布拍卖价达300万元,两者相比,应当说不差上下。   所以今后的价格会趋于稳定,也许还会被人为推高。但是有专家认为当前收藏品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一样泡沫严重,有虚高成份,如果真是这样,其前景就说不好了。    (责编:丁丑) 3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