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学元素反应热效应课件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反应热的数据可以通过实验测得用于测定反应热的仪器称为量热器 Q=-C(T2-T1) 作业: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C反应是放热的还是吸热的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能量的相对大小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 2、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 Al + HCl(稀)B Ba(OH)2·8H2O + NH4Cl(固)C KClO3受热分解D CaO + H2O 3、吸热反应一定是( )A 释放能量 B 储存能量C 反应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4、已知298 K时,H+(aq)+OH-(aq)=H2O(l) △H=-57.3kJ/mol.推测含1molHCl的稀溶液与含1molNH3的稀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 )A 大于57.3kJ B 等于57.3kJC 小于57.3kJ D 无法确定 5、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aq) + OH-(aq) = H2O(l) △H=-57.3kJ/mol.分别向1L0.5mol/LNaOH溶液中加入:①稀醋酸,②浓H2SO4 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热效应分别是△H1、 △H2、 △H3,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A △H1>△H2>△H3,B △H2<△H1<△H3, C △H1=△H2=△H3, D △H1>△H3>△H2, 6、40mL2mol/L的NaOH溶液和40mL2mol/L的盐酸在19℃时混合后测得溶液的温度为32.6 ℃.求该反应的中和热。[混合后溶液的比热容c=4.18J/(g·℃)] 如何测定C(s)+1/2O2(g)==CO(g)的反应热△H1? 2.已知: ①.C(石墨,s)+O2(g)==CO2(g) △H1=-393.5kJ/mol ②.C(金刚石,s)+O2(g)==CO2(g) △H2=-395.0kJ/mol 写出石墨变成金刚石的热化学方程式(25℃,101kPa时). 4、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拆开)1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出的能量。已知白磷和P4O6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kJ·mol?1):P—P:198 P—O:360 O=O:498则反应P4(白磷)+3O2= P4O6的反应热△H为 ( ) A.-1638 kJ·mol?1 B.+1638 kJ·mol?1 C.-126 kJ·mol?1 D.+126 kJ·mol?1 A 三、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量. 1.实验原理和步骤. (1).中和热的定义: 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0,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2).实验步骤: 用量筒量取50mL 0.50mol/L的盐酸,测其温度,倒入量热计;另用量筒量取50mL 0.50mol/L NaOH溶液,测其温度,并缓缓地倾入量热计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反应中溶液温度的变化过程,作好记录并进行数据处理. 2.实验操作. 【交流与讨论】: ①.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防止热量的散失. ②.为了达到此目的,实验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措施? 双层烧杯、碎泡沫塑料、盖板 . 【实验注意事项】: a.为了保证0.50mol· L-1的盐酸完全被NaOH中和,可以采用0.55mol·L-1NaOH溶液,使碱稍稍过量,因为过量的碱并不参加中和反应. b.实验中所用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配好后要充分冷却至室温,才能使用 . c.要使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先后测量酸、碱及混合液的温度时,测定一种溶液后必须用水冲洗干净并用滤纸擦干.温度计的水银球部分要完全浸入溶液中,且要稳定一段时间再记下读数. d.操作时动作要快,尽量减少热量的散失. e.实验中若用弱酸代替强酸,或用弱碱代替强碱,因中和过程中电离吸热,会使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低. 3.实验数据处理. a.取三次测量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思考】: 如果某一次实验的数据与另外两次实验的数据差异明显,怎么办? b.计算反应热:△H=Q/n=cm△t/n (2004苏州一模-19)试回答下列中和热测定的有关问题. (1).实验桌上备有烧杯(大、小两个烧杯)、泡沫塑料、泡沫塑料板、环形玻璃搅拌棒、0.50mol·L-1盐酸、0.55mol·L-1 NaO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制氧站制度.doc
- 制水与灭菌.doc
- 制浆造纸工业CIPS应用研究毕业论文.doc
- 制片管理概论.ppt
- 制约设计单位的经典合同.doc
- 制绒知识总结.doc
- 制版设备操作规程.doc
- 制造业计件制度模板.doc
- 制造业信息化国产软件.ppt
- 制造毒品罪.ppt
- DB52T 1870-2025猕猴桃花粉制备及授粉技术规程.pdf
- DB52T 1541.10-2025政务数据平台 第10 部分:主题数据库建设基本要求.pdf
- 《立体纤维网增强混凝土(3DFRC)板》.pdf
- DB52T 1872-2025刺梨栽培土壤养分诊断技术规程.pdf
- 轨道交通站台门与列车间风险空间异物监测技术标准.doc
- DB52T 1874-2025辣椒果实镉控制 田间生产技术规程.pdf
- 《燃气用聚乙烯(PE)管道熔接接头安全评定要求.docx
- DB52T 1865-2025.基于大数据的固体矿产成矿预测技术规范.pdf
- 旱砂田西瓜嫁接育苗地膜覆盖高效栽培技术规程.pdf
- DB52T 1873-2025机采簇生辣椒栽培技术规程.pdf
最近下载
- 07米联客2020版FPGA教程(FT60X篇).pdf
- (完整)混凝土回弹强度自动计算EXCEL表.xls VIP
- 《 房地产企业税制改进政策研究》范文.docx VIP
- 房产抵押合同范本6篇 .pdf VIP
- 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技师)理论复习考试题库(附答案).docx
- 山东省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教研线上研修活动单元测试答案.docx VIP
- 变电站水泥电线杆防腐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可编辑).doc VIP
- 第11课 近代职业教育的兴起和发展(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世界历史》.docx
- 关于延长中频炉炉衬寿命的探讨.pdf
-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