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研究PPT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研究 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当前高校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原则、方法 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几千年文明发展史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形成、积累和流传下来,并且至今仍在影响当代文化的‘活’的中国古代文化。它既以有关的物化的经典文献、文化物品等客体形式存在和延续,又广泛地以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性格特征、审美趣味、知识结构、行为规范、风尚习俗等主体形式存在和延续。”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具有特殊价值的文化类型,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新形势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使用价值。 (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 1、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而优秀的教育资源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教育,只能在一定的教育情境中实现,只能在与传统文化、现代社会生活和西方人文精神的对话中实现自身的目的。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人生观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及素质教育,而中国传统文化蕴涵了这几个方面的内容。爱国主义的赤诚情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与人为善的宽厚态度和兼容天下的博大胸襟等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这些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能成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养分。 2、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行之有效的教育原则和方法 (1)、注重言传身教的原则。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心偃。”这些都说明了身教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应该值得借鉴。 (2)、道德教育与内心自省相统一的方法 孔子的思想道德体系建立在内心自省的基础上并影响后世。“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一个人良好品德的形成,应该通过内心自省,达到对一种思想道德的认同,然后由道德认识再到道德实践。这对于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有较大的借鉴意义的。 (3)、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相统一的方法 中国古代教育家强调以德育为首,同时也重视知识教育的作用。孔子曾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未知焉得仁?”董仲舒说:“仁而不智,则受而不别也;智而不仁,则智而不为也。”强调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当今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挖掘其隐性德育资源,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 (4)、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相统一的方法 不但要知道什么是道德的,更要让自己的行为是道德的。中国古人特别重视“知”“行”统一。一个人仅懂得应当怎样做人还远远不够,更要身体力行,才算有了道德。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让群众知道什么是道德,还要让他们亲自实践,从小事做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4、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 思想政治教育特定的意识形态决定了其严肃性,建国以来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强调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在教育方式上沿袭了前苏联的灌输论,注重德育知识的灌输,不重视德育情感的培育和德育意志的形成。在开放的多元文化背景下,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的熏陶中提升品味,彰显德育的人文特色。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用之不竭的重要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否真正发挥自己的优势,“其关键环节在于能否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营养,使其在自身内容的建构上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品位和文化精神,以保持与整个社会文化发展的目标相一致”。中国传统文化有价值的部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积极的作用。 1.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型的文化,比较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的完善。中国历史上的儒、墨、道、法家都认为,在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人格的同时,最重要的是要奋发向上、修身养心、变化气质,以达到理想人格的境界。“无论是儒家的尽心、知性、知天、养浩然之气,重义轻利的义利之辩,还是道家的法天、法地、法自然,与道同体,做‘无己’、‘无待’的逍遥游,都是以高尚其志为乐”。古代的重学、自省、克己、慎独、存养等修身方法,值得当代大学生的借鉴。 在中国传统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