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馆两种版本清明上河图 千古谜团争论至今.docVIP

中国馆两种版本清明上河图 千古谜团争论至今.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馆两种版本清明上河图 千古谜团争论至今

中国馆两种版本清明上河图 千古谜团争论至今 仇英《清明上河图》(局部) 《清明上河图》千古谜团争论至今 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自问世以来盛誉无数,因图中道具众多,场面宏大,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生动鲜活的百科全书。 目前,在上海世博会上,展出着两幅各具特色的《清明上河图》。一幅是明代仇英版《清明上河图》,另一幅则是张择端版本的电子投影。 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自问世以来盛誉无数,因图中道具众多,场面宏大,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生动鲜活的百科全书。鲁迅曾说过,世间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清明上河图》被人们谈论得多了,也便有了“清明上河学”之说。 各种论著层出不穷 据日本人齐藤谦所撰《拙堂文话·卷八》统计,《清明上河图》上共有各色人物1659人,动物209头(只),比古典小说《三国演义》(1195人)、《红楼梦》(975人)、《水浒传》(785人)中任何一部描绘的人物都要多。 画中大街小巷,店铺林立,酒店、茶馆、点心铺等百肆杂陈,还有城楼、河港、桥梁、货船、官府宅第和茅棚村舍密集。这样波澜壮阔的社会风俗画卷,世所罕见。 《清明上河图》所反映的北宋城市风貌、地理位置、建筑特色和汴河航运以及绘画艺术、医药店铺、广告传播、民风民俗、市井家具、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都成为各行学者专家研究的对象。 针对《清明上河图》的各种论著层出不穷,研究呈现出不断深化、拓展与创新的趋势。很多人认为,《清明上河图》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足以媲美《红楼梦》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红楼梦》研究者众,分门别派,成为一门“红学”。因此,关于《清明上河图》的研究也被一些人称为“清明上河学”。 千古谜团争论至今 《清明上河图》作为旷世名画,针对它的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就引来了无休无止的争议。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教授、宋代经济史研究专家汪圣铎在接受《世界新闻报·鉴赏中国》周刊记者采访时介绍,《清明上河图》一直存有各种争议,这跟史籍记载资料少有关。在传世的宋代文史资料中,既无只字提到张择端,也没有《清明上河图》的其他记载。在记录历代画工的专著里,也找不到张择端的名字。 真假之争是古代书画始终迈不过的一道坎。《清明上河图》现世后,各种仿作纷纷出现。仅1945年从末代皇帝溥仪手中截获的就有4本之多,一时之间《清明上河图》真伪之辨甚嚣尘上。直到1950年冬,杨仁恺先生在东北博物馆库房的赝品堆里翻出有张著亲跋的《清明上河图》,经众专家鉴定,一致认定此本才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真迹,版本之争始才告一段落。 不过,还有人认为,《清明上河图》真迹其实有两幅。张择端自从汴京被金人侵占,便和家人南下避难,因思念家乡,他又重新画了一幅《清明上河图》,这幅真迹也流传至今。这一说法由于缺乏充分的遗存资料,没有得到学界普遍认可。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景色是哪个季节?这也是争论颇多的一个话题。金代以来对画中描绘的是清明时节的观点几无异议,近代及当代美术史家郑振铎、徐邦达、张安治等先生均主“春景”之说。最先提出秋景说的是孔宪易先生。他在1981年《美术》杂志第二期上发表《清明上河图的“清明”质疑》一文,列举了此画八处是秋景特色。 《清明上河图》的名称中“清明”二字也有三种不同的解读。一为“清明节之意”;二是地名“清明坊之意”;三是认为“清明”是颂辞,即“清明盛世之意”。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