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原理及应用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原理及应用PPT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原理及应用 第 1 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概述 1. 1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定义   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一种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功能的面向用户的操作指令,并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相关外部设备,都应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展其功能的原则而设计。           ——1987年IEC制定 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是以微处理器或单片机为核心的一种工业控制专用微机,简称为PC 。 它的早期产品——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60年代末开始发展的工业控制装置,简称为PLC。 为避免与个人计算机PC名称相混淆,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 沿用简称为PLC。 自1969年第一台PLC面世以来,它已成为一种最重要、最普及、应用场合最多的工业控制器,与机器人、CAD/CAM并称为当今工业生产自动化领域的三大支柱。 1.2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由来     20世纪60年代,汽车生产流水线的自动控制系统基本上都是由继电器控制装置构成的,当时汽车的每一次改型都直接导致继电器控制装置的重新设计和安装。 随着生产的发展,汽车型号更新的周期愈来愈短,这样继电器控制装置就需要经常地重新设计和安装,十分费时、费工、费料,阻碍了更新周期的缩短,生产效率低下。 为改变这一现状,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在1968年公开招标,要求用新的控制装置取代继电器控制装置,并提出了十项招标指标。 1968年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提出的替代继电器控制系统的新型控制器的十项指标: 1) 编程简单、现场可 修改程序; 2)维护方便、采用模块化结构; 3)可靠性高于继电器 控制系统; 4)体积小于继电器控 制系统; 5)数据可以直接送入 计算机; 6)成本可与继电器系 统竞争; 7)输入可为市电; 8)输出可为市电,能 直接驱动电磁阀、交 流接触器等; 9)通用性强、易于扩 展; 10)用户存储器大于 4K。   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研制出世界第一台PLC,在美国通用汽车自动装配线上试用,获得了成功。   这种新型的工业控制装置以其简单易懂,操作方便,可靠性高,通用灵活,体积小,使用寿命长等一系列优点,实际上就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很快地在美国其他工业领域推广应用。到1971年,已经成功地应用于食品,饮料,冶金,造纸等工业。   这一新型工业控制装置的出现,也受到了世界其他国家的高度重视。1971年日本从美国引进了这项新技术,很快研制出了日本第一台PLC。1973年,西欧国家也研制出它们的第一台PLC。   我国从1974年开始研制。于1977年开始工业应用。 1.3 PLC的发展阶段    PLC问世时间不长,但随着微处理器的出现,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数据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PLC也迅速发展,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1、早期的PLC(60年代末—70年代中期)   早期的PLC一般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继电器控制装置的替代物。   主要功能是执行由继电器完成的顺序控制,定时等。   它在硬件上以准计算机的形式出现。在I/O接口电路上作了改进以适应工业控制现场的要求。   装置中的器件主要采用分立元件和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存储器采用磁芯存储器。   采取了一些措施,以提高其抗干扰的能力。   在软件编程上,采用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熟悉易于掌握的继电器控制线路方式—梯形图。   早期的PLC具有简单易懂,便于安装,体积小,能耗低,有故障指示,能重复使用等性能优点。其PLC特有的编程语言—梯形图一直沿用至今。 2、中期的PLC(70年代中期—80年代中、后期)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16位微处理器和51单片机的应用,使PLC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功能大大增强。   PLC在软件方面,除了保持其原有的逻辑运算、计时、计数等功能以外,还增加了算术运算、数据处理和传送、通讯、自诊断等功能。   PLC在硬件方面,除保持原有的开关模块外,还增加了模拟量模块、远程I/O模块、各种特殊功能模块。并扩大了存储器的容量,使各种逻辑线圈的数量增加,还提供了一定数量的数据寄存器,使PLC的应用范围得以扩大。 3、近期的PLC(80年代中、后期至今)   计算机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微处理器的技术不断提高,各制造厂商还纷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