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大教授单挑《百家讲坛》红人
从3月14日开始给阎崇年先生整理的挑错,时断时续,目前已经挑出了909处。有人问我:“你是不是觉得这钱好挣,所以就没日没夜、不吃不喝地天天在千这事呢?”这个问题说来话长,回顾其过程,其实都是他们逼的。――摘自白平博客《阎崇年“悬赏门”,挑锚数额攀升记》
今年3月14日,山西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副教授白平先生无意中看到了著名清史研究专家阎祟年“千金买错”的悬赏令,买回一本阎先生的《康熙顺天府志》,随意翻看便已发现20多处错误。此后,白平又断断续续的发现了近300余处错误,并将其中一部分在自己的博客中发表。至4月1日,白平多次通过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试图与阎崇年本人取得联系,对方均不予理睬。无奈之下,白平只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此事,一方面为“尊严”,一方面为“追债”。
白平为财而来?
众所周知,如果不是阎崇年先生令人感动的“千金买错”悬赏宣言豪迈至极,白平也不会注意到这本如今看来颇有惊世骇俗气概的书。不错,可以这么说,白平确实是“为财而来”。
白平曾说“如果阎先生当时肯和我坐下来说话,我会要求他奖励我两万元,也不会将纠错材料发布在网上,而是会私下里提供给他。”“诉讼的案由就是悬赏广告纠纷,所以必须说的是,状告他是为了钱。“从白平发现高价悬赏广告开始挑错至今已经挑出909处错误,并通过法律途径来进行“追债”,阎崇年在这期间表现出的态度一直都令人“匪夷所思”。作为一个“文化明星”,《百家讲坛》上讲清史讲红的“名人”,自始至终都未曾与白平进行过直面的接触,而对自己抛出的“豪言壮语”也如同洒出的水一样不置可否。先不论白平挑出的错误是否成立,也不论他是否真的是财迷心窍、利欲熏心,阎先生始终避而不见,一副“任尔山崩地裂,我自岿然不动”的态度实在是有失一个“学术大师”的风范,是出于自个儿心虚还是不屑与“无名之辈”探讨的高傲呢?中国自古就有“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诚实守信,阎先生既然有言在先,现在人家付出了几个月的辛苦劳动按照“邀约”完成了“任务”,该是兑现诺言的时候了,敢问“君子”去哪里了呢?或许,我们应该体谅一下阎先生的难处,可能是他真的比较缺钱,要不然发出的“悬赏令”也不会有如此明显的商业促销的味道了。现在的阎先生,真是有些“骑虎难下”……
需要强调的一个事实是:白平的“讨债”金额是在不断的追加中到达85万这个高度的,伴随它的是挑出错误数量的不断攀升,从最初的20多处至如今的909处。6月29日在庭审时,白平向法庭表示“909处错误的证据数不再变更,85万元的诉讼请求也不再增加。”先不用看“奖金”的多少,单是错误之众就足以令人们震撼了。据报道,是在中华书局校正12遍的基础上又请了两位专家校对,挑出了两个错误,后中华书局再校一遍,又挑出了一个差错,这才定稿出版。如此“严谨”的审核过程居然还挑出了九百多处错误,实在是让人很无语。试想,如果没有白平的“凑趣”和“较真”,阊先生这本如此漏洞百出的《康熙顺天府志》将给读者带来多少本不该有的错误信息,这样严重的学术错误责任该谁负?阎祟年本人必然首当其冲,“几次三番”进行校正,负责出版的中华书局也实在是难逃其咎。其实,我们平心而论,白平的“挑错”达到的效果是为广大读者去伪存真,是帮了阎崇年做了负责任的校正工作,是学术真正严谨的表现,远不只“为财”那么简单。
据了解,阎崇年先生被人挑错已经不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也是有历史的。杂志为他的《正说清朝十二帝》和《明亡清兴二十年》两书挑出了8处错误,阎先生在一次图书推介会上说:“我向杂志社的编辑老师,向读者朋友表示谢意……书中所有的错误,由我个人负责”,而且还表示愿意拜指出自己书中错误的读者为师。阎先生对待《咬文嚼字》和对待白平的态度截然相反,同样是挑错,为什么待遇却如此天壤之别?想必不单单是阎先生眼高眼低的问题,最为关键的差异是《咬文嚼宇》杂志没有跟他要钱呐。
有多少“挑错”成立?
白平向记者透露,该案件现在处于休庭状态,双方辩论的焦点在于挑出的9D9处错误有多少是属于“硬伤”,多少是存在“学术争议”。阎崇年的儿子阎天日前接受媒体的采访时说:“我父亲一直都没有正面回应,是觉得白平进行人身攻击,金钱勒索,唯独和学问不沾半点关系,他说,白平挑出的错误有两类,一类是知识纠错,这是古籍点校工作中难免出现的错误,但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另一类是白平的一家之言,在学术界还存在很大的争议,而这是绝大多数的。”面对阎家的反驳,白平说:“古籍点校工作,出错的类型主要有:标点失误、原书的错误和异文没有被发现、新增文字错误。这些都是十分微观而具体的内容,都是些基础知识的是非问题,甚至并无学术含量,一经发现,就有相应的理由和根据,一般不涉及学术争议。为了不引发纠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