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逝去岁月中的金枝玉叶
春风里谁将你拨动
秋夜里谁将你思念
谁将你写下
成为传奇
对于我们这样,在大太阳下吃五分钱冰棒便觉幸福,踢煤核儿当玩具一路走回家便快乐的孩子来说,当繁华与奢侈放置在我们面前,首先是震惊与感叹吧,不知所措的拘谨,历练的多了,才学会从容以对。当我们日渐懂得生活中值得珍视的细节之美,远去岁月中曾在中国土地上盛放的金枝玉叶,成全了我们对生活的设想与叹喟。
这期要讲述的仍是一个中国女子,却几乎没有中文名字,大家一直叫她戴西Daisy,而她日后获得的中文名字与冰心相同:谢婉莹。她的美,不因时空而产生,就那样无声无息就存在了,可是却逾越时间被我深深记念。对于真正优雅,至诚至美的人与事,我愿意摒弃任何技巧与方式,平辅直叙她的故事,因为即使这样,我早已足够冷硬的心脏仍觉微微疼痛。美丽的生命,因为磨难,开启人生的优雅,这是多么真实又冷酷的命运手法。
100年以前,1910年这个叫戴西的小女孩,穿着白色蕾丝裙子在悉尼的照相馆安然而端庄的被照下人生的第一张照片。1998年,89岁的她看到这张照片,说,“这是我女儿吧?我真的不能相信这是我的周岁照片。”经历了漫长的人生,风花雪月与风霜雨雪都经过,戴西布满细小皱纹的手指轻轻抚摸着照片上幼时自己像瓷片一样光滑的额头。命运在这一刻与自己相遇,然后是命运远去,生命亦凋零。有人说,100年以前的女人有什么看头,那我不禁要问,那你现在又有什么看头?或者说一个女人仅仅因为活着就有看头,逝去了就不在了?那是蠢女人才会有的自以为聪明的主意吧。
1918年戴西的父亲郭标应孙中山的邀请,举家迁回到上海,开办上海当时最新潮的百货公司,永安公司。这是民族资本在中国的新兴,可谁知那时的中国,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年代。可是那时的繁华让我们想往,那些如今看不到的繁华,让我想到富裕明亮的生活,也许才是一个人纯净坚韧品质的最好土壤,而不是苦难贫穷的生活。像我们一样在贫苦中国长大的孩子,总有太多的欲望需要从购买时补偿,比如我们这一代对衣服首饰的恶买,实在是因为从不曾好好获得,而声称自己不再需要任何东西,实在是因为已经获得太多却不自知。
1920年11岁的戴西入读上海中西女塾,这是所面对上海上层阶级女儿的学校,宋庆龄和宋美龄都从这里毕业。戴西入校时,宋美龄宋庆龄已离开此地,开始她们更壮阔的人生去了。中西女塾的校训是:成长、爱人、生活。它的风格是贵族化的,它对学生的许诺是要让她们一生年轻和愉悦的生活。这所学校从不承想肩负什么主义或高尚人生,它只是希望在此读过书的女子,可以始终有感受幸福与快乐的能力,无论哪天落脚何处际遇如何。这样的观念即使放在今天都是这么令人心动和折服。而受过这样教育的戴西将迎来什么样的生活呢?对未知的生活,是向往的,也是沉着的吧。父亲所在的永安公司蒸蒸日上,在公司的屋顶开了花园,成为南京路上的一大时髦,父亲还同时兼任着孙中山的造币厂厂长。这些轻车快马的安享日子,成了戴西生活的底色,不论何时,都不放弃对生活品质的追求,那不是吃穿用度,那是一份心劲与心境。即使多年后一无所有,被扫地出门,在贫民窟的煤球炉子上,用完全被煤烟熏得通体乌黑的铝锅,仍做出彼得堡风味的蛋糕,就是纵身粗糙,而仍保持心柔软,今天的我们又有几多可以做到?
1928年19岁的戴西从中学毕业,真的长成一个娇嫩纯洁的女子。她在那么西化的环境下长大,可是没有参加过那时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也不曾慷慨激昂地去街头为学运募捐,她只是热衷美国家政课,培养了自己一生做蛋糕的兴趣,而也恰恰是从这时开始,戴西只穿中式衣服了。理由是:没什么,喜欢。她一生都不曾说过什么大道理,却给我们无法望其项背的人生壮景。她不要家里的订婚,因为她觉得那从美国圣约翰大学毕业的男子no fun.她放弃了练习多年的钢琴,因为不喜欢。戴西从来没想过什么中国的大事,她向往着自己美好的人生,她始终就是那样一个肩上放着两朵百合花照相的女孩子。甚至她经历了后面的人生,在年老时,仍把头仰起来,半闭着眼睛,很享受地对你说,“你闻到空气里的桂花香吗?这样甜蜜的香气。”
1934年4月25岁的戴西出嫁,戴西的母亲为女儿在自家花园摆了200多桌酒席,戴西嫁给了一个贫寒的清华大学生。戴西的丈夫吴毓骧,是林则徐的后代,19岁考上庚子赔款的公费留学生,就读麻省理工大学,回到中国后先在清华大学任教,可他觉得太清苦,辞职回到上海的家,成为一家外国牛奶厂的行政人员。吴毓骧在美国发现并发掘了自己对于任何娱乐无师自通的本领,并一生痴情未改。戴西与吴毓骧两个人都是不把婚姻看成饮食男女日子的人,他们对自己的婚姻都有着深深的期望,但他们终未成全彼此的幸福吧。戴西嫁的真的是一个人见人爱的丈夫,但就是担不起丈夫这两个字。1943年儿子中正出生时,戴西难产,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