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题跋中之尚古观念.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徵明题跋中之尚古观念   一、引言   关于文徵明的书画题跋,最初比较集中的收录当在其传世之《甫田集》三十五卷本中,即是书卷第廿一、廿二、廿三《题跋》三卷。然后世又有《学海类编》本与《丛书集成初编》本《文待诏题跋》行世,分上下两卷,据周道振先生考证,实皆据《甫田集》三十五卷本改编而成,题跋内容未有删减,而文氏本人及家人并未将其题跋单独印行问世①。《甫田集》三十五卷本中的题跋一类,共录有四十九则题跋,其中三十九则是书跋,十则为画跋。周道振先生辑校的《文徵明集》中,先将《甫田集》三十五卷本中的四十九则题跋全部收录,同时在《补辑》第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诸卷中收入题跋一百八十则,其中九十九则为书跋,八十一则为画跋。故本文讨论所依据的题跋,则主要来自周道振先生辑校的《文徵明集》。   从文氏题跋来看,尚古思想是其书学观念中客观存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范畴。他主张书家作书须有出处,合乎古法,并且对古人书中之笔法尤为关注。我们认为,文徵明的尚古思想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者为赵孟?\“复古思想”对明代前中期,包括文氏在内等众多书家的影响,再就是其身边诸多师友对他的熏陶。      二、用笔为要:赵孟?\“复古思想”对文徵明的影响   纵观整个书法史,在南宋末年至元初这段历史时期,因赵孟?\的出现而发生了一次重要变革。由于赵氏书风在元初的风靡,一股向晋人学习的复古潮流占据了整个朝野,甚至象由金入元的鲜于枢等书家,也力主归宗二王,并受到赵氏本人的侵染。古典主义的书风因赵氏的提倡,笼罩了整个元代,甚而影响到到明代前中期的很多书家。客观来说,赵氏倡“复古”思想之原因,实为矫南宋书坛末流之弊,其主张全面复古,回归晋人,称书法应“当则古,无徒取于今人也”②。文徵明一生对赵孟?\都是非常崇敬的,诚如其子文嘉在《先君行略》中称:“公平生雅慕赵文敏公,每事多师之,论者以公之博学,诗、词、书、画,虽与赵同,而出处纯正,若或过之。”③从文嘉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文徵明对赵氏的“复古”思想应该是非常接受并身体力行的。而根据周道振先生辑校的《文徵明集》中之文氏书画题跋,其专为赵孟?\书画作跋即为十四则之多,乃文氏跋历代书家之最。如文徵明《跋赵欧波书唐人授笔要说》云:   昔赵欧波尝言:“学书之法,先由执笔,点画形似,钩环戈磔之间,心摹手追,然后筋骨风神,可得而见。不则,是不知而作者也”。今观所书唐人授笔要说,则益信然。至于笔法次第,非深知者未易言也。把玩之余,为之三叹。④   又若跋《赵文敏书文赋》中曰:   赵文敏公尝云:“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书法虽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右公所书文赋,结字用笔,无不精到,盖得意书也。公书初学《孟法师碑》,晚学李北海,而皆过之。此赋虽无年月,要为中年书无疑。昔胡汲仲谓“子昂书上下三百年,纵横一万里,举无此书”。非过论也。⑤   这两段文字中所涉及的论点,主要在于文氏对赵孟?\“用笔千古不易”之说的赞同,以及对赵氏书法的推重。其对赵氏书法“把玩之余,为之三叹”,甚至象胡汲仲所云“子昂书上下三百年,纵横一万里,举无此书”这种极度溢美之辞,也认为并不为过,雅慕之情溢于言表。而赵孟?\的“用笔千古不易”之说,乃书法史上之著名论断,其堪谓抓住了文人书法嬗变中“笔法”这一核心问题。文徵明亦深明个中奥妙,并以赵氏此观点为学书准则,努力实践而终身不弃。他在论及历史上其他诸多书画家的作品时,也处处流露出对笔法问题的重视,甚至成为其品评真伪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和依据。若文徵明《跋蒋伯宣藏十七帖》述其“晋人笔法尽备矣”⑥,在《题李西台千文》中言:“西台书,世不多见。此卷千文,结体遒媚,行笔淳古,有风骨存于肥厚之内”⑦,而跋黄山谷书《伏波祠诗》则称其“雄伟绝伦,真得折钗屋漏之妙”⑧,在《跋陈简斋诗帖》中亦赞誉陈与义“辞旨高旷,笔法清丽”⑨。从上述诸跋中之“晋人”、“淳古”、“折钗屋漏”等关键词可以看出,文氏于笔法方面的追求,其内涵即为用笔应合于古人方为妙处,而能得晋人笔法,无疑乃为其至高追求。再者如文徵明在题画时亦多次谈到笔法问题:   右周文矩所作会棋图,……且笔法纤丽,岂后世庸史所能结想耶?⑩   右晴江归棹图,为夏??所作。……笔法苍古,气韵淋漓,足称奇作。   余早岁会见王摩诘雪溪图,笔法妙绝,未尝少忘,每形诸梦寐。几欲模仿,辄以事阻。今日偶有佳纸,漫用其笔法为之。或作或止。时嘉靖十八年,岁在己亥夏五月十日。 石田先生得画家三昧,于唐诸名家笔法,无所不窥。余晚进,每见其遗翰,便把玩不能舍,真海内宗匠也。此卷疏爽秀润,而布置皴染,多出于古人,得意作也。偶过禄之吏部斋中,出此索题,漫书卷尾,观者勿以续貂见诮也。嘉靖戊申秋九月既望。   早在南齐时谢赫就已提出中国画当“骨法用笔”这一重要命题,历代画家无不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