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的诊治PPT.ppt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DIC的诊治PPT

血浆凝血因子检测 APTT正常对照延长10秒以上有病理意义是反应内凝系统(ⅧⅨⅩⅪ因子)较敏感和筛选试验 意义1) APTT延长内凝系统因子缺乏及血中抗凝物质增多 2) APTT缩短,血栓性疾病及血栓前状态 血浆凝血因子检测 其他凝血因子检测 TF Ⅴ Ⅶ Ⅷ:C Ⅸ: C Ⅹ: C 抗凝系统检测 AT-Ⅲ测定:DIC时,80%-90% AT-Ⅲ活性减低 蛋白C活性测定: DIC时,70%-85%明显减少,但TTP时,无变化,可作为DIC和TTP的鉴别依据 纤溶系统检测 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试验 3P试验 :DIC第四期可阳性率68%-90%,晚期可因纤维蛋白原,SFMC及X碎片不足而呈阴性反应 FDP检测:参考值5mg/L,FDP20mg/L时有诊断DIC意义。 FDP增高可见于原发纤溶,肿瘤,肺梗死,肝肾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溶栓治疗 纤溶系统检测 D-2聚体检测:是纤溶激活,纤维蛋白降解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物,其增高是DIC诊断的重要实验室指标(敏感性90%,特异性68%受感染,妊娠,冠心病等因素影响)而原发纤溶阴性或不增多 其他:TT STT PAP检测 外周血红细胞形态 正常破碎红细胞不超过0.2%-2% 诊断:临床诊断 存在易致DIC的基础疾病:如感染,恶性肿瘤,病理产科,大型手术和创伤等。临床上有严重和多发性出血,不能用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衰竭或休克,广泛性皮肤黏膜栓塞或脑肾柑等器官功能衰竭,对抗凝治疗有效。 诊断:一般诊断试验 血小板计数:进行性下降,低于100x109/L。 血浆纤维蛋白原进行性减低,低于1.5g/L(肝病低于 1.0g/L,急性白血病低于1.8g/L)或增高超过4g/L 诊断:一般诊断试验 3P试验阳性或血浆FDP超过20mg/L(肝病超过60mg/L)或DD水平较正常增高 PT延长或缩短3秒以上(肝病大于5秒);APTT延长或缩短10秒以上 诊断:一般诊断试验 血浆纤溶酶原低于200mg/L 血浆因子Ⅷ:C低于50%(肝病必备) 血浆内皮素-1水平超过80pg/ml,或血栓调节蛋白较正常增高2倍以上 疑难或特殊病例诊断试验 血浆F1+2,TAT或FPA水平增高 血浆SFMC水平增高 血浆PAP水平增高 血浆组织因子水平增高,或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水平下降 DIC前期(Pre- DIC)诊断试验 有下列3项以上试验异常可诊断为Pre- DIC 1正常操作下,采集血液标本易凝固,或PT缩短3秒以上,APTT缩短5秒以上 2血浆血小板活化分子标志物含量增高: β-TG PF4 TXB2 GMP-140 3凝血激活分子标志物含量增高F1+2,TAT,FPA ,SFMC DIC前期(Pre- DIC)诊断试验 4抗凝血活性减低:AT:A和PC:A 5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分子标志物增高:ET-1和TM 六、诊断及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 存在引起DIC的基础疾病 有二项以上临床表现 :出血.休克.栓塞.抗凝有效 (一)?? 诊断 实验室检查 具有前四项中的三项以上阳性(血细胞、纤维蛋白原、3P、凝血) DIC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血液科 何晖 一、概述 是在许多疾病的基础上,凝血系统及纤溶系统被激活,导致全身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引起全身出血及微循环衰竭的临床综合征。 二、病因 感染性疾病(31-43%) 恶性肿瘤(24-34%) 产科疾病 (4-12%) 手术及创伤 (1-5%) 全身各系统疾病 医源性疾病(4-8%) G- 脑膜炎球菌.大肠杆菌. 感染性疾病 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 立克次体感染 其他感染 流行性出血热 重症肝炎 麻疹等 斑疹伤寒 羔虫病等 脑型疟疾 钩端螺旋体病 组织胞浆菌病等 诱发DIC的机制 1病原体及其毒素代谢产物对人体组织细胞的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细胞),导致TF及类似物释放增多,激活外凝系统 2病原体及其毒素代谢产物通过损伤血管内皮或直接作用于因子激活内凝系统 3病原体及其毒素代谢产物引起抗凝系统,纤溶系统紊乱,造成凝血-抗凝失衡,出现高凝状态 诱发DIC的机制 6病原体及其毒素代谢产物通过抑止或封闭免疫系统,特别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降低了清除或处理活化血小板凝血因子的能力,加剧了凝血进程。 恶性肿瘤 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各种实体瘤及血液肿瘤(M3) 实体瘤:分列前5位: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肝癌 恶性肿瘤引起DIC的可能机制 肿瘤坏死过程中向血液释放TF,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