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T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污染修复研究.pdf

DDT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污染修复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16· 2006年中圈农学会学术年会 DDT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污染修复 陈建军12,谢正苗L2,吴卫红1,李静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310037;2浙江大学,310029) 摘要:DDT是高残留农药,进入生物体后会长期残留,对生物体产生危害。DDT在环境中的迁移、转 化、对农产品安全的影响研究越来越引起各国环境化学家的重视,渐渐成为环境化学、生态毒理学研究 的热点之一。本文阐述了DDT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对生物体尤其是人体健康的影响及污染环境的 治理方法。 关键词:DDT;迁移:污染修复 DDT及代谢产物是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的DDT含量很低,但鱼、虾、鸟类体内的含量却是土 ∞Ps),具有高毒性、难分解、易残留以及借助生物圈 壤的4,-.一654倍。由此可见,DDT的食物链富集作用对 循环扩散的特性,对全球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的直接 人体健康的威胁依然存在网。 和潜在危害已受到高度重视[旧。DDT不仅具有致癌、2DDT在环境中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致畸、致突变性,而且还具有对内分泌干扰作用。尽管 2.1DDT在环境中的迁’移 如此,目前仍有25个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还在频繁 DDT具有全球传输的特点,并可随食物链逐级富 使用,比如用于杀灭蚊虫、防治传播疟疾【3】。目前,各国 集,因此对不同地区生态系统都构成威胁嗍。在使用 环境化学家、生态学家仍在密切关注DDT对环境的 DDT的过程中,它以有机胶体溶液、悬浮物、浆糊状和 影响,尤其是监测其在环境中的变化与在食物中的残 尘粒形式进入环境系统。据估算DDT使用量的50% 留量,并不断地努力探索消除其影响的途径14]。 直接进入土壤,另有50%进入大气圈、水圈,并通过大 1 DDT的化学特性 气环流与洋流向全球扩散。Sladen等首次在南极企鹅 DDT是20世纪60年代以前广泛使用的一种杀 体内检出DDT,证实了农药使用已经影响到远离人类 虫剂,它由三氯乙醛和氯苯制得[sl。DDT属于有机氯农 活动的南极洲【10】。在北极爱斯基摩人的体内也检测到 药的一种。有机氯农药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为氯代 DDT的踪迹。 苯及其衍生物,如六六六、DDT等;另一类为氯化钾撑 由于DDT脂溶性强、水溶性差(相差5000万倍), 萘(茚)制剂,如狄氏剂、艾氏剂、异狄氏剂、氯丹等。各 它可以长期在脂肪组织中蓄积,并通过食物链在动物 种有机氯的化学结构及毒性大小虽各不相同,但它们 体内高度浓集,使居于食物链末端的生物体内蓄积浓 的理化性质基本相似。DDT具有以下理化性质:挥发 度比最初环境所含农药浓度高出数百万倍,对人体构 性低、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残留期长、不易溶于水 成危害。 而易溶于脂肪和有机溶剂。DDT是((POPs公约》公布国内外学者对南极生物体内农药含量水平以及农 的首先需要消除的对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最具危害的 药向南极地区的传输机制开展了广泛研究,并通过调 12种POPs之一旧。 查环南极冰雪、生物体农药污染物水平来评估农药使 DDT的上述理化特性使得其在禁用二十多年后 用对南极地区的影响【u,12]。苔原植被是已被广泛用于监 仍对土壤和生态环境、生物健康产生影响。赵炳梓等对 测、评价区域的环境污染状况。 黄淮海平原典型农业区的129个表层土样分析结果: 2.2DDT在生物中的转化和积累及在环境中的归宿 DDT的样品检出率为93%,平均含量在11.161J g/kg, DDT因具有比较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而造成了 有3.1%的样品超过国家土壤环境一级标准 严重的环境残留问题。虽然在环境或生物体内也能发 (509鲈@聊。Nakata等的研究发现,太湖地区土壤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