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阿耳茨海默病的防治新进展.docVIP

糖尿病合并阿耳茨海默病的防治新进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糖尿病合并阿耳茨海默病的防治新进展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糖尿病合并阿耳茨海默病的防治新进展 饶茂青   (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 广西玉林 537000)   【摘要】 阿耳茨海默病(Alzheimer病,AD)又称老年性痴呆,是痴呆病人中最常见的疾病,占老人中11.04%。糖尿病人为非糖尿病人之2~3倍。AD与遗传及后天因素有关。为预防AD应延迟衰老之发展,心态好及生活愉快均很重要。鼓励活动,尤其是脑力活动,供给有益于神经功能的营养素如omega;3系列脂酸,烟酸和各种维生素及必需的元素。给以提高胆碱能功能和5-羟色胺之药物有助于脑功能的恢复,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各种炎症,提高身体健康,防治糖尿病。   【关键词】阿耳茨海默病 老年性痴呆 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0-0127-02   1 历史   德国医生Alois Alzheimer于1907年首先报告一名55岁妇女患痴呆病,从此将老年性痴呆病称为阿耳茨海默病(Alzheimer病,AD)。是痴呆病人中最常见的病。近年才注意到糖尿病人患AD较非糖尿病人患AD多数倍(1.2~2.8倍)。   2 患病率及临床表现[1]   由于记忆力减退至严重痴呆病情相差甚远,各家患病率难以统一比较。有认为老年痴呆达11.04%,其中糖尿病者较非糖尿病者多。   最初临床表现为记忆力减退,逐渐出现认知能力丧失,不能理财、学习、认路,逐渐不能工作,情绪抑郁或易怒,无理取闹,不认识亲属,逐渐不能生活自理,卧床不起,失去食欲,逐渐衰竭。   3 病因与病理[1]   3.1 不利因素 (1)老年,有认为85岁以上老人中20%~40%记忆力明显减退。若进一步发展有认知功能欠佳,重者痴呆,就是AD;(2)遗传因素,有家族史;(3)吸烟与喝酒;(4)生活水平低;(5)情绪欠佳;(6)缺乏脑力活动。   3.2 病理 (1)常见顶脑叶、海马、基底节病变。显微镜见淀粉样蛋白(Abeta; amyloid)沉着成斑块。斑块内为退变神经元碎片和大吞噬细胞。神经纤维缠结混乱。神经元缠结混乱影响功能是发生AD的重要因素。(2)大脑皮层萎缩,细胞减少,蛋白质减少,神经传导物质如乙酰胆碱、5-羟色胺等减少。(3)脑血管动脉硬化。   3.3 糖尿病与AD的关系 胰岛素不足或抵抗致脑细胞代谢欠佳[2]。高血糖促进脑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糖毒性、脂毒性损害神经细胞;细胞炎性因子损害神经细胞;糖基化终末产物引起免疫反应;血糖波动、过高或过低对身体不利;糖尿病造成多种营养不足及损失。以上使AD更易发生。   4 防治   AD无特效治疗,重点在预防,防治趁早。一旦淀粉样斑块已多,脑细胞明显减少,脑神经纤维缠结紊乱,不可复原。   4.1 有遗传因素者加强预防 (1)21号染色体有类淀粉样蛋白之前身蛋白基因(APP),如21号染色体畸变或APP突变可发生AD;(2)14号染色体PS-1基因突变,编码S182蛋白引致早老性痴呆发生在60岁以前(平均45岁);(3)1号染色体有PS-2基因,突变编码STM蛋白,亦使AD发生较早(平均53岁);(4)在19号染色体有ApoE基因,与胆固醇转运有关,增加发生AD之风险但不能作为诊断AD必然发生的依据。   在基因与环境因素作用下AD患者之Abeta;呈可溶性,容易聚集于轴突,影响其功能与结构。 正常老年人脑内也有Abeta;沉着,但由于胰岛素的作用可将Abeta;排出细胞外。此种被清除的Abeta;垃圾被运送至皮肤沉积为无害之老人斑。糖尿病人中约有50%病人并发高血压,亦易发生动脉硬化,均为发生AD的不利因素。   如能做有关遗传学的检查使诊断提早,可及早防治,延迟衰老的进展。   4.2 延迟衰老发展 (1)心态好,生活愉快:在愤怒、激动情况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血压升高,脑啡肽分泌减少;心情愉快时,脑啡肽分泌增加,各种生理功能温和平静。脑啡肽酶能降解各种神经短肽(包括脑腓肽),也对Abeta;蛋白及Abeta;起降解作用。脑啡肽分泌增多能促进脑啡肽酶形成,后者降解脑啡肽及Abeta;,减少Abeta;沉着形成斑块。心情愉快与生活工作密切相关。(2)用进废退的原则用于延迟衰老:任何一种活动,例如写字,都包括思维、联想、记忆、学习、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及肌肉与关节的活动,必然涉及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神经讯号的传导,神经组织的新陈代谢,也引起全身各系统的连锁反应。因此老人经常写字就能保持写字的能力,甚至书法进步。如果从40岁起不写信,到了70岁大概不会写信。这是举一反三的例子。每个人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