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MASTERPlECESREVIEW
唧 刨
李贽的 “人欲观’’对汤显祖文学创作的影响
以 《牡丹亭》为例
0马骁或[暨南大学文学院, 广州 510632]
摘 要 :晚明社会在经济全面发展的态势下呈现出了不同以往的时代特点,李贽的思想鲜明地代表了晚明社会变革
的要求,明确了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 人“欲观”。汤显祖在 牡《丹亭》中对杜丽娘 越“轨”行为的描写,表达了每
个人都有追求生命欲望、幸福生活的权利,这种思想进而演化为一种冲破礼教束缚、肯定男女恋爱 自由、婚姻 自主的
时代思潮。杜丽娘的 “越轨”行为是对传统礼教的直接反叛,更是李蛰 “人欲观”的艺术再现 。
关键词 :李贽 人欲观 汤显祖 杜丽娘 越轨
一 、 时代背景
明代后期的社会经济呈现出全面发展的态势,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社会结构都不同程度上呈现出深刻的变
革之势。商品货币经济空前发展是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显著特征,由古代社会开始起步向近代社会转型是经济体
制变革的走向。④
明王朝的政治危机,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政治制度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根本性危机,虽有张居正力挽狂澜
但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学而优则仕本质上是以政治权利为物质 占有的主要依据 。明代中后期随着社会财
富的积累,富民大量出现,权势与财富大致对应的社会结构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统治阶级当然不会甘心于此,他们
利用手中的权力交换财富,结果权钱交易使国家政治机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国家机器因腐败而失去了它的有效
性,大规模的土地兼并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本。农 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之后,被迫成为流民、佃农和手工业
者,这一方面上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人们的思维方式也随着生产模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客观
上,为市民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孕育着能量。
明代后期,原有的道德体系在金钱面前土崩瓦解,道德重建成为思想界乃至于整个社会的重要问题 。于是就
出现了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李贽。
李贽的思想及表述方式有着中国文人一直以来缺乏的深刻、尖锐、透彻、大胆 。他的思想鲜明地代表了晚明社
会变革的要求。作为中国古代第一个对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提出全面批判的人物,李贽的学说在博采众家的同时
又坚持了 自己的独立思考。
二、“理”“欲”之辩
道德起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根源于人们无限的欲望与有限的欲望对象之间的矛盾;而道德,正是
调节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解决人的无限欲望与有限的欲望对象之矛盾的一种学说。在社会物质财富相对匮乏的农
业社会,儒家的 “礼”作为 占统治地位的道德规范,其本质就在于维护宗法社会的天然尊长、帝王和官僚阶级优先占
有欲望对象的权利。家长的特权、帝王的特权、男性的特权,都在儒家礼教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述。女性,作为儒家礼
教物化的占有对象,也是按等级来决定 占有的数量。而看透了这一切,却又对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道家,则以其
虚静恬淡无为的态度来摆脱物质欲望的困扰。无论是儒家的礼教,还是道家学说,都赋予了他们学说以出于 “自然”、
合乎 “自然”的属性。而佛家,则以其素食、独身禁欲主义的戒律来拒斥世俗所钦慕的一起欲望对象。②
《礼记 ·乐记》说:“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
也。”从此开始 “天理人欲”之辩。宋代理学家把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提出了 “存天理、灭人欲”的口号。明代后期,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及其与封建生产关系之间矛盾的产生和激化,“理”“欲”之辩也增添了新内容。在这
一 争辩中,李贽是反抗 “存天理、灭人欲”的勇士,他明确提出了“人必有私”的观点,把 “理”“欲”之辩推向新的阶段。
李贽继承并发展了王艮“百姓 日用即道 ”的思想,针对 “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提出了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
理”的命题。他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
间种种 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 ,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行同者也。”社会的伦理道德,并非道学家们所讲的三
70
Works.院校平台
纲五常这套 “天理”,而是百姓穿衣吃饭的基本物质生 这个 问题的标准在于女性 自我的选择,如果是出于主
活。离开了日常的物质生活,就无所谓人伦道德了;满足 观选择即为 “获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