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 符号互动理论.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一讲 符号互动理论

第十一讲 符号互动理论 一、符号互动理论简介 二、符号互动理论的理论背景 三、早期代表人物及思想 四、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 五、戈夫曼的拟剧论 一、符号互动理论简介 符号互动论是一种社会心理学的视野。互动被视为分析单位。互动论是一种反实证的主观社会学,贯穿主观主义原则,强调个人的主观理解,认为社会结构是许许多多的个人理解与行动的结果,社会过程是人把主观的意义赋予客体并作出反应的过程。 互动论同时是一种微观社会学。社会由互动的个人组成,他们的行为不只是反应,而且还是领悟、解释、行动与创造。社会环境不是某种外在的静止的东西,它一直在影响着和塑造着我们,但这本质上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为环境正是互动的产物。人有内心生活,同时又是一个自我,自我是社会互动过程的一个方面。互动过程首先是符号互动的过程,符号被行动者赋予了意义。这种我们与他人共享的意义,关于社会世界的定义以及对现实的感知与反应,均产生于互动过程中。 布鲁默说:符号互动一词是与人们之间发生的互动的独特性质有关系。这种独特性在于,人们解释或定义彼此的行为而非单纯对它人的行为作出反应。这样,人类的互动是以符号的使用、解释、或对彼此行为的意义的确定为中介的。这种中介等于是在人们行为的刺激与反应之间插入一个解释过程。 二、符号互动理论的理论背景 (一)威廉·詹姆斯对习惯、自我与社会我的研究 (二)杜威的社会互动思想 (一)威廉·詹姆斯对习惯、自我与社会我的研究 詹(1842-1910)认为习惯在人类行为中具有重大作用,他研究了本能是怎样被习惯所取代的。所谓习惯是指通过经验学习到的和被经验修正了的行为。他认为习惯的基础是记忆,通过记忆人类可以将过去发生过的行为从心中唤起。在记忆的基础上重复这一行为,这就意味着此种行为已不再是无目的的了,这时,本能便消失了。因此,本能既可以改变又可以发展,也有很多会逐渐消失。詹认为在人类的行为由以生物因素为基础转向以社会因素为基础的过程中,习惯起了重要作用。 在对于“意识”的探讨中,研究了由意识中产生出的“自我”。“自我”这个概念意味着承认人类可以而且也正在发展着他们对待他们自己的态度和关于他们自己的感觉,意味着承认他们自己也是可以观察的对象,就好比人类观察一个外部的客体。正如人们可以向他人和周围的世界发出信号,可以对这些客体有感觉和反应一样,他们也可以对他们自己做出反应。人能够符号化自我,形成自我感觉和自我态度,并构成对自身的反应。 詹将“自我”划分为三类:物质我(人类存在和认同的物质客体,一个人的身体、衣着、房子及家庭,他所拥有的东西,特别是那些通过其工作所获得的东西);社会我(由于同他人交往而形成的个体的自我感觉)与精神我(心理的能力与爱好)。 他的社会我概念认为,人们关于自我的感知源于同他人的互动。第一,在社会我中,自我来自他人的经验,是他人给予的。“一个人具有多种社会我。有多少个认识他并对他持有一定看法的人,这个人就有多少个社会我。” 第二,詹将社会我看成是人们之间社会关系的派生物,这样就可以通过多方面的社会关系来认识自我的多重特征。第三,詹认为人类本能地追求得到社会上他人的承认,他们总是据此来衡量自我的价值。当然这种衡量并不是简单的、客观的、分毫不差地反映他人的观点。 (二)杜威的社会互动思想 由于米德与约翰·杜威有着长期的交往,杜威的实用主义与思维的思想也深深影响着米德。杜威的实用主义强调人类适应环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类不断地试图掌握周围环境,人类的特性就是在这种与生存条件相适应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对于思维,杜威认为这是人类最重要的特性。心智并不是一种结构,而是人努力去适应环境的一个过程,而且还是一种唯一能促使人类去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杜威关于心智的概念,对米德的理论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 三、早期代表人物及思想 (一)库利的“镜中我”思想 (二)托马斯的“情境定义”思想 (三)米徳的符号互动思想 (一)库利的“镜中我”思想 “镜中我”就是以他人的看法为镜子而认识自己,也即想像他自己是如何出现在他人的意识中的。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应,人们总是在想象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中形成自我的观念。这种自我感觉决定于对想像的他人的意识的态度。 “镜中我”概念形成有三个阶段:1、对别人眼里自己形象的想象,我们想象我们在别人面前的形象,就是感觉阶段,是我们设想的他人的感觉;2、对他人对这形象的判断的想象,这是解释或定义的阶段,即我们想象的他人的判断;3、由上述想象中产生的某种自我感觉,例如骄傲或耻辱等,这是自我反应的阶段。 (二)托马斯的“情境定义”思想 托马斯认为,社会学的任务是分析人们在互动中相互调适的过程中出现的社会行为。人们相互调适的过程是由情境造成的,是个人或群体对所处客观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