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運動是改變體質的根本辦法课件
未來的挑戰之一:人口老化 未來的挑戰之二:多重慢性疾病 生命的善終 _ 天下雜誌 (林倖妃) 外科加護病房主任柯文哲說,科技發展到今天,醫生最大的問題不是病人如何活下去, 而是如何死掉。 老師都教我們以救人為天職,但沒教我們遇到不能救的病人怎麼辦?」用盡武器救人的 醫生,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如何讓病人活下去,而是助人善終。作為醫生,面對生死, 心中會有更多掙扎嗎? 晚上八點,台大醫院燈火輝煌。草草吃著麵包當晚餐,外科加護病房主任柯文哲說,科 技發展到今天,醫生最大的問題不是病人如何活下去,而是如何死掉。 因為心臟不好可以裝循環輔助器,肺臟不好可以裝呼吸器,肝臟不好可以血漿置換,或 是輸入冷! 凍性新鮮血漿,骨髓不好輸血,免疫不好打抗生素,即使是垂死的病人也可以 撐很久,「死不了」。問題是,「死亡是什麼?怎樣才算活著」?連醫生都無法回答這 個問題。 一個八十二歲的老公公罹患心臟病,花一百六十萬元裝置人工心臟,但因機器太大台, 他到哪裡都必須拖著救命的「心臟」,問醫生有沒有解決的辦法?醫生告訴他要再花三 百五十萬元換台體積較小的機器。老先生不願意,最後因為要拖著龐然大物才能行動, 得了重度憂鬱症躺在床上,七個月後中風死了 。這是病人的選擇。 科技讓人不得好死? 在人稱「葉醫師」的葉克膜出現後,讓醫師陷入更沉重的生死抉擇。隨著醫學科技的發 展,即使沒有心臟,裝上葉克膜也可以暫時維持生命,台大醫院最高存活紀錄是一一七 天。只不過,並不是人人都可以走出醫院,更多的是在「葉醫師」加持下,看著自己的 腳從下面一直黑上來,清醒地看著自己慢慢死掉。 一位知名企業家的太太就裝著葉克膜直到全身變黑,過世前嚴重浮腫變形,「高科技反 而讓人不得好死,」柯文哲感嘆說。住在加護病房的病人在過世前平均多三公斤,因為 不斷用各種儀器和藥物,導致身體浮腫,只為維持一口氣在。醫生不願面對死亡,無法開口告訴家屬實情,只能用盡手中所有「武器」。 死亡是必須要面對的問題,特別! 是在加護病房。「但今天的困境已經不是病人怎麼活下 去,而是怎麼善終,讓病人在往生前少受點折磨,」柯文哲反省。 「我們叫醫生,不會醫死人,老師都教我們以救人為天職,但沒教我們遇到不能救的病 人怎麼辦?是誰不能接受病人死亡的事實,病人家屬或醫生?結果結論是醫生。」說話 直接不拐彎的柯文哲指著電腦螢幕前一張張震撼人心的投影片說。這是他最近幾年最常 思考的問題:醫生還是醫死?什麼時候該關掉葉克膜,讓病人走?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主任、同時也是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林志隆感慨地說,他的老師五十 多歲時因為心臟癌症開刀後,同樣身為醫師的老師自知存活機會不大,強烈表達意願, 萬一時,要放棄急救,保持最後的尊嚴離開。但事情發生時師公(老師的老師)堅持插 管,強行救回老師,「我怎麼可能讓我的學生走?」師公的話語中滿是悲哀,一輩子當 醫生的他,不願意面對學生的死亡。 滿屋? l的醫生在此時都沉默了,「如果是我,請不要救我,」林志隆事後對學生說。作 為一個醫生,「除非病患表達意願,否則只能做到將心比心,不要讓家屬有遺憾,可以 坦然面對死亡的過程。」在他心中,醫生可以做的,頂多只是向上帝借時間,無法作出 生或死的抉擇。台灣醫學院目前最需要的,就是這門生死學教育課。 * * * * * * 生命的善終(天下雜誌) 背景音樂: < 一句到尾> 請點擊翻頁 Pop 100000 4 3 2 1 0 1 2 3 4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年齡 男 女 4 3 2 1 0 1 2 3 4 2005 年 Ref: US Census Bureau, International data 2050 年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死亡人數 癌病 慢性心病 慢性肺病 慢性腎病 慢性腦神經衰退病 1/3 1/2 每兩人有一人死於以上慢性疾病 殺手? 醫生? 當年,醫生宣判我只有六個月的生命,如今,我認為自己「多賺了30多年」。因為運動可使身體內在環境的細胞,藉促進血液迴圈,以帶動氧氣和營養,反過來,又使細胞增加活力。因此,人體的免疫力,便能增加。 病後,我開始做的運動是爬山。我說的爬山,並不真是去做爬上高山的運動,只不過是在那些有產業道路的小山走走而已。現在,體力增加了,走20公里路,已是家常便飯,甚至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