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臭氧层的功能吸收紫外线
環境篇Unit_07_臭氧層破壞 報告完畢歡迎下次再來 補充教材 * 臭氧層的形成─早期的地球 大氣層的氣體以 二氧化碳 、 水氣 、 氮氣 為主。 臭氧層的形成─漸變的地球 海洋中 藻類 大量繁殖, 光合 作用使大氣中的氧氣 增加 。 氧氣受到 紫外線 照射,產生臭氧( O3 )。 臭氧層的形成─目前的地球 臭氧特性:臭氧是 無色 、 有毒 ,且有刺激味的氣體。 臭氧層的形成─目前的地球 臭氧分佈:在對流層中含量較 少 ,主要分布在地球表面上空 10 到 50 公里處,即 平流 層。距地表 25 公里附近的高空中臭氧濃度最大,此處稱為 臭氧層 。 臭氧層的功能 吸收 紫外線 :使 陸地 上的生物避免直接遭受紫外線的照射,而得以順利生長與繁殖。 臭氧層的功能 海洋中的生命:因 水 也有吸收 紫外線 的功能,透過 水 的保護,所以 三十 多億年前最早的生命出現在海洋中。 陸地上的生命:在 四 億多年前,因為臭氧層的出現,苔蘚、蕨類、昆蟲、 兩生類 、 爬蟲類 ,才陸續出現在陸地上。 臭氧層的破壞─發現 濃度變化:1985年, 南 極上空臭氧的 濃度 有減少,以 10 月( 春 季)最為明顯,臭氧濃度只有正常濃度的 1/4 。 臭氧層的破壞─發現 衛星影像:人造衛星拍攝的圖片顯示, 南 極上空臭氧濃度下降的範圍有逐年 擴大 的趨勢。 臭氧層的破壞─原因 元兇: 氟氯碳化物 ,簡稱 CFCs ,它被大量使用於冰箱與冷氣機的冷媒、噴霧劑的推進氣體和發泡劑。 臭氧洞: CFCs 會釋出 氯原子 ,並與平流層的 臭氧 作用,促進臭氧分解成 氧氣 分子,減少臭氧量,形成 臭氧洞 。 臭氧層的保護 蒙特婁議定書:國際上許多國家簽定 蒙特婁議定書 ,並經過多次協議,各國達成在1996年起全面禁用 CFCs 的決議,以挽救臭氧層,減少生物生存危機。 替代品:不含的 氯 的氟氯碳化物與易被 破壞 的氟氯碳化物。 臭氧反應過程 臭氧生成: 臭氧吸收紫外線: CFCs經紫外線照射釋放出 氯 原子: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