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学院《生物化学》第05章维生素.pptVIP

温州医学院《生物化学》第05章维生素.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章 维生素与无机盐 Vitamins and Minerals 本章要求掌握内容 维生素的分类(脂溶性、水溶性) 各种维生素的别名、缺乏症 B族维生素相对应的辅酶形式(活性形式) 概 述 一、维生素的概念 1、定义: 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2、特点: 既不供给能量,也不构成组织成分 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甚微,必须由食物供给 需要量很少,但不可缺少(ug—mg/d) 3、功能: 构成辅酶或辅基的重要成分,参与物质代谢 参与体内某些特殊功能蛋白质的合成 是激素的前体 二、维生素的发现 维生素的发现至今仅100多年,但维生素缺乏症却困扰了人类几千年,一直到几百年前哥伦布远航探险发现新大陆的时代,人民仍对维生素缺乏所造成的症状感到束手无策。 到1911年,波兰化学家Casimir Funk发现糙米中能够防治脚气病的物质(维生素B1)是一种胺(一类含氮化合物)。因此Funk提议将这种化合物叫做Vitamine,意为“Vital amine”,中文意思就是“致命的胺”,极言它的重要性。 然而随后发现,许多其它的维生素并不含有“胺”结构,遂改为Vitamin(维他命)。 三、维生素的命名 维生素有三种命名系统: 一是按其被发现的先后顺序用拉丁字母A、B、C、D、E、K等来命名; 二是根据它们的化学结构特点来命名,如视黄醇、硫胺素、核黄素等; 三是根据它们的生理功能来命名,如抗干眼病维生素、抗癞皮病维生素、抗坏血酸等。 还有些维生素在发现时以为是一种,后来证明是多种维生素混合存在,便又在拉丁字母下方注 1、2、3等数字加以区别,如 B1、B2、B3、B6等。 其间有的名称相互混淆,如有的将泛酸叫B3,将B2叫维生素G,将烟酸叫B5,将叶酸叫维生素M或R,将生物素叫维生素H。还有人将精氨酸、甘氨酸和半胱氨酸三者的混合物叫维生素B4,将必需脂肪酸叫维生素F等等,但其实它们并非维生素。这些混淆的名称现多废弃不用,这就是目前我们见到的维生素名称无论从拉丁字母或阿拉伯数字顺序来看都是不连贯的原因 。 四、维生素缺乏病的原因 1、摄入不足: 2、吸收障碍: 3、消耗量大:儿童、孕妇、乳母。 4、食物以外的维生素供给不足:如长期服用抗生素可抑制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从而影响某些维生素如维生素K、B6、B12、叶酸、PP等的生成。 脂溶性: 维生素 水溶性 B 族:B1、B2、 PP、 B6、生物素 、B12、 泛酸、叶酸 第一节 脂溶性维生素 特点: 1、与脂类共存 2、储存在肝中(A、D、K)或脂肪组织中(E)(不易缺乏) 3、胆道排泄(不经肾排泄) 4、过多导致中毒 一、维生素A(视黄醇、视黄醛) (一)化学结构及性质 1、结构:?-白芷酮环的不饱和多烯醇 (二)来源: 动物性食品:肝、蛋黄、奶油 植物性食品:类胡萝卜素 (维生素A原) 维生素A原: 本身不具有VitA活性,但在体内(小肠、肝脏)可转变为VitA的物质。 (三)生物化学功用及缺乏病 1、构成视觉细胞内感光物质 2、维持上皮组织结构的完整和健全 促进上皮细胞糖蛋白的合成。 VitA缺乏:粘膜干燥 3、促进生长发育 参与皮质激素、性激素合成及骨组织形成。 4、防癌作用 刺激体液及细胞免疫。 (四)维生素A中毒 目前多见于1~2岁的婴幼儿,一般是因为“AD”丸服用过多所引起。主要表现有毛发易脱、皮肤干燥、瘙痒、厌食、烦躁、肝大及易出血等症状。孕妇摄入过多,易发生胎儿畸形。 二、维生素D(钙化醇) (一)化学结构及性质 1、结构:类固醇衍生物 D2(麦角钙化醇):麦角固醇(D2原) D3(胆钙化醇) 动物性食品 7-脱氢胆固醇(皮下,D3原) 2、来源: ① 7-脱氢胆固醇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