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肖培东《心声》课堂教学艺术中的“浅”与“深”
摘 要:《心声》课例体现了肖培东老师“浅浅地教语文”的教学观,“浅”可以理解为教学切入点、教学方法、过程推进、“双性”处理的“浅”,即不繁杂,不花哨,不偏不倚。“浅”的背后实际是“深”,即课文价值认识、语文能力培养、教学理念扎根、语文味道浓郁之“深”。《心声》课例中的“浅”和“深”不仅不对立,反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谐共生,深浅之中紧扣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的语文教学的精髓、真谛、本源以及肖培东老师高超的语文教学艺术。
关键词:《心声》课例 浅 深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肖培东老师执教的《心声》一课是笔者有幸在“四川省中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成长与核心素养研讨会”活动中聆听到的,听课感受我想可以借用上海师大郑桂华教授的一句话来形容——“一堂舒服的童话课”。“舒服”和“童话”都可以是指向肖培东老师课堂的“语文味”,过程简单流畅,技巧不露痕迹,目标水到渠成,“工具性”和“人文性”拿捏有度,听众如坐春风,就像是在阅读一个美丽的童话。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感受就是“情理之中而又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是因为平中见奇是肖培东老师课堂的贯有风格,看似波澜不惊,却又解读深刻,那最后指向的生命的、人性的、社会的东西在日趋浮躁的社会里如一缕春风,涤荡心扉。
你听:那孤零零的《鸟窝》诉说着亲情的守望和消逝的童年;风雪中《山羊兹拉特》那一声“咩——”叫得无限深情;西南联大的土路上,《金岳霖先生》微仰着脑袋,深一脚浅一脚走过去的孤单背影;《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上蔡元培先生语重心长地道出了“三告”;《皇帝的新装》中那些大人们无比夸张的赞美——“乖乖”……
而《心声》,我也在期待,期待那“情理之中”的感动。感动如约而至,但真没想到是黄蓓佳笔下的那片“小树林”和李京京同学的“躲”。感动之余,唏嘘不已,肖培东老师的课恰似“文似看山不喜平”,而这“不平”又是那样的精彩和发人深省!
肖培东老师曾说:“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而课堂指向又是那样的“深”。
“浅”可以肤浅地理解为教学方法上的“浅”,即不花哨,不繁琐,纯洁干净;“深”实际上又是文本解读、思想内涵、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深”。
钱梦龙老师曾赠与肖培东老师联语,曰:“碧波深处有奇珍”。奇珍的获得来自深海,在语文教学中那便是深读、深思、深悟、深想;在语文教学研究中,那便是深耕细作。只有这样的“深”,方得那样的“浅”。肖培东老师曾经把解读文本比作“匍匐地面行走”,不知是浅是深?浅,浅得不班门弄斧,不故弄玄虚;深,深得虔诚敬畏,字斟酌句。在深深浅浅中,李京京“躲”到了那片小树林,黄蓓佳的“心声”直抵心灵,笔者认为,《心声》课例中,“浅”和“深”的关系不仅不对立,反而是高度的和谐统一,那看似平淡的“浅”实际是相当高明的“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切入点之“浅”,文章价值、编者意图认识之“深”
面对一篇文章,老师们问得最多的便是:讲什么?怎么讲?尤其是公开课,更是不知所措。同样的问题,肖培东老师说得最多的却是: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编者为什么把这篇文章编入这个单元?这篇文章、这个单元的教学价值是什么?编者的意图是什么?为什么是“这”,不是“那”?“这”便是不同于其他任何一篇的所在。
面对《心声》,肖培东老师讲“尽管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凄楚的人物形象、纤丽的情节叙述和令人伤感的语言感染着每个读者”,然而“小说不只是传递感动的,小说教学也不是只让学生带着满满的感动走出课堂。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小说这一文学样式的基本艺术特征是小说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 并且心声作为一篇自读课文,单元意图、编者意图何在?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阅读,通过阅读把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知识深化、迁移和运用,以期更加有效地指导今后的小说阅读鉴赏,这都是应该思考的问题。
那么,具体放在《心声》来讲,可以做一些这样的“浅”的思考:本文作为自读课文和其它教读课文是一样的讲法吗?李京京的孤独与杜小康的孤独有何不同?(那天安排了两堂示范课:黄蓓佳的《心声》和曹文轩的《孤独之旅》,杜小康是《孤独之旅》中的主人公)解救有何不同?为什么要用明暗双线结构?教授本文的艺术手法是面面俱到,还是有所侧重?你读到了谁的“心声”?以什么样的主问题来最大程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最大程度地承载一堂小说自读课的思考内涵?
思考了这些问题,我们会得出以下一些结论:
李京京的孤独不同于杜小康的孤独,她既承受教育的冷漠,同时又承受家庭的冷漠。家庭、学校的双重冷漠给京京提供了一个冰冷的环境,而京京于战战兢兢中勇敢地举起的那小小的手,又是在告诉我们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是渴望温暖的,都是不能被漠视的。而这不也是作者黄蓓佳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