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1101第一组劳动力市场歧视精选
* * * * 劳动力市场歧视 经1101 组长:何亮,马雪 组员:岳宗玉 李鸣露 郑浩 周志峰 陈炜 秦稚华 朱丽 刘佳乐 一、就业歧视的背景及现状 二、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原因 三、对劳动力市场歧视对策和建议 四、总结 一、就业歧视的背景及现状 参考文献:曾湘泉.劳动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3)蔡定剑.中国就业歧视现状及反歧视对策.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7)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教师招聘.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歧视主要表现为年龄歧视、户籍歧视、性别歧视等,其中以年龄歧视最为普遍和严重。我们经常可以从报纸杂志或网站上所刊登的招聘广告中看到有关年龄的限制性条件,例如2002-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中,将报考者的年龄条件限制在35周岁以下;北京某重点大学在招聘教师时,要求应聘副教授岗位的求职者年龄在35岁;天津某国有银行在招聘员工时,要求本科生年龄在23岁以下、硕士研究生年龄在26岁以下。年龄歧视存在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社会的各行各业中,在劳动力市场上,如果求职者年龄在35岁以上,就很少有人问津,以至于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 李强在《城市农民工与城市中的非正规就业》中指出城市政府为了保护当地居民的充分就业,对外来城市移民进行总量控制,工种限制,以及先城后乡控制等,城市移民因无法取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劳动力资格和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大多被限制在收入低、工作环境差、福利低劣的“次属劳动力市场”上,从事当地居民不愿意做的脏、累、苦、险等工作。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1990年人口普查1%抽样数据库》计算,农村迁入城市在业暂住人口的前十位职业依次为:瓦工、抹灰工个体流动小商贩;装卸搬运工;采矿、采石工;家具、营建木工;零售商;餐馆服务员;缝纫、缝制工人;旅馆服务员;以及织布工等,这些行业绝大多数属于非正规就业。(李强等,2002) (一)城市移民歧视的现状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tjfx/fxbg/402358407.htm)。文献来源:中国人口科学2010年第2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入东部沿海城市但不具有流入地户口的外来人口数量逐年递增。但这些外来人口在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获取城市公共资源等方面均处于不利地位,尤其是在劳动福利获得方面普遍遭受歧视。根据国家统计局2006年对外来人口中农民工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情况调查显示①,农民工的福利待遇普遍不高,有双休日的仅占11.87%,可以带薪休假的仅占20.47%,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农民工分别占被调查农民工总数的26.63%、26.23%、15.35%和32.54%,这些数字都远低于本地就业人口。 针对外来人口在劳动福利获得上存在的差异,以往的理论和多数实证研究表明,除受个体和区域等因素影响外,由制度性和社会性因素导致的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多重分割,如城乡分割、地区分割、“国有—非国有”的部门分割和产业分割等是其主要根源。外来人口由于不具有流入地户口,与本地市民身份不同,法律地位不同,在劳动福利方面不能享受与本地市民相同的待遇。 (二)城镇女性就业歧视的现状 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5》数据显示, 2004年我国总人口中男性和女性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1.52%和48. 48%,但在就业比率上女性低于男性。 城镇就业人口中女性就业比重仅占总就业人数的38. 1%,明显低于男性就业率,且低于女性的自然人口比。全部就业人员中男性比重仍高于女性,。 参考文献:蔡定剑·中国就业歧视现状及反歧视对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郭敬·就业歧视的法律规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我国在1980年9月29日批准加入了《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积极履行缔约国承诺应履行的义务。从1979年至今,我国立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已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基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为主体,包括国家各种基本法律、单行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各部门行政法规在内的一整套保护妇女权益和促进男女平等的法律体系。这些法律规定了女性享有和男子一样的劳动就业权,从而反映出我国法律对女性劳动权益保护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但是在就业实践领域里,女性遭到各种不平等待遇的现象依然大量存在。 (三)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现状 首先,在就业上,近年来限制农民进城就业的政策有所突破,但就业歧视却仍然存在。其次,在政治权利上,农民工长期被排斥在城市工会组织之外,很难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并且,农民工至今在城里都没有政治参与权。再次,虽然农民工在城市中有稳定的收入,居住的时间也比较长,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