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治理施工图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滑坡治理施工图设计

目 录 前 言 1 0.1 任务来源和目的任务 1 0.2 工程区概况 1 0.3 可研、初步设计治理方案 1 0.4施工图设计方案优化调整说明 3 2 滑坡灾害体基本概况 3 2.1 高乾山滑坡交通位置 3 2.2不稳定斜坡基本特征 3 3治理工程总体设计 7 3.1 设计依据 7 3.2设计标准 7 3.3总体设计思路 8 4治理工程分项设计 8 4.1工程布置 8 4.2设计参数 8 4.3结构材料选择 9 4.4施工技术要求 9 5 工程量清单 13 6.工程施工组织 13 6.1占地 13 6.2交通运输 14 6.3施工用水 14 6.4施工用电 14 6.5材料来源 14 6.6弃渣处理 14 6.7办公及工人住所 14 6.8环保要求 14 7施工安全 14 8滑坡监测设计 14 9工程使用及维护 14 附件 1.阆中市木兰乡高乾山滑坡防治工程计算书 2.阆中市木兰乡高乾山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图预算 附 图 目 录 序 号 图 号 图 名 比例 01 1-1 工程总平面布置图 1:500 02 2-1 A区:喷锚网+格构工程平面图 1:250 03 2-2 Ⅰ-Ⅰ’立面图 1:200 04 2-3 治理工程剖面图1-1’ 1:200 05 2-4 治理工程剖面图2-2’ 1:200 06 2-5 治理工程剖面图3-3’ 1:200 07 2-6 治理工程剖面图4-4’ 1:200 08 2-7 喷锚网施工大样图 09 2-8 格构梁锚杆护坡设计通用图 10 3-1 B、D区:危岩治理工程平面图 1:250 11 3-2 Ⅱ-Ⅱ’立面图 1:200 12 3-3 Ⅲ-Ⅲ 立面图 1:200 13 3-4 治理工程剖面图5-5’ 1:200 14 3-5 治理工程剖面图6-6’ 1:200 15 16 3-6 治理工程剖面图7-7’ 1:200 16 3-7 治理工程剖面图8-8’ 1:200 17 3-8 治理工程剖面图9-9’ 1:200 18 3-9 治理工程剖面图10-10’ 1:200 19 3-10 治理工程剖面图11-11’ 1:200 20 3-11 治理工程剖面图12-12’ 1:200 21 3-12 GPS2主动网施工大样图 1:200 22 3-13 GPS2型SNS柔性网系统安装标准图 1:200 23 3-14 危岩锚杆设计图 24 4-1 E区:护脚挡墙工程平面图 1:250 25 4-2 挡土墙立面图、大样图 1:200 26 4-3 治理工程剖面图13-13’ 1:200 27 4-4 治理工程剖面图14-14’ 1:200 28 4-5 教学楼后挡墙设计剖面图13-13’(a) 1:100 29 4-6 教学楼后挡墙设计剖面图14-14’(a) 1:100 30 5-1 岩腔封顶、清坡措施大样图 1:50 31 5-2 监测工程平面布置图 1:1000 32 5-3 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 1:1000 前 言 0.1 任务来源和目的任务 0.1.1 任务由来 根据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地震灾害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总体安排部署和要求,当前全省灾区已进入恢复重建的关键时期,任务艰巨而紧迫。根据省领导的指示精神,为尽快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促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顺利实施,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下达四川省地震灾区第四批(第一期)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项目任务书的通知下达阆中市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设计工作。高乾山 0.2 工程区概况 0.2.1工程区位置 木兰乡高乾山滑坡位于木兰乡镇场镇,该场镇位于丘陵山区半坡上,滑坡、崩塌区地理坐标:E:105°44′13″,31°35′25″。 灾害体位于木兰场镇公路旁,阆中至木兰乡约30km。灾害体上通行条件较差,崩滑体、危岩正面十分陡峻,为坡度50°~75°的陡崖,无法通行到山顶,两侧只有小路可以通到山坡上。 0.2.2气象水文 降水在地域和时空上均分布不均匀;由于受地形地势的影响,木兰乡一带年降雨量为1150 mm左右,据气象局降雨资料,在近20年降水中, 1981年降雨量1600.5mm,为年降降雨量最大年份, 1979年降雨量最小,降雨量为仅620.4mm,分布很不均匀; 50年一遇最大单次降雨量为210mm(1981年9月2日)。 暴雨或连续降雨诱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形成。据本次调查与收集前人在地区崩塌、滑坡降雨特征值:连续降雨,当日降雨量达60mm/d以上;集中降雨,降雨量达100m以上;将会诱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木兰的小河沟为嘉陵江的三级支流,木兰附近没有较大的河流。 0.2.3地形地貌 高乾山不稳定斜坡区地处构造剥蚀低山、深丘区,山顶的绝对高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