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的上海记忆
一
也可能因为交往圈子小,我没碰到过真正的上海人。在我的理解里,纯正的上海人应该是上海原住民和他们的后代(1843年上海开埠成为对外通商口岸前,是松江府辖下的一个属县,人口仅有27万――编者注)。很多人吹嘘自己是上海土著,其实也是外来的,比如是从浦东过来的。
我的父辈也是从上海郊县迁来的。我在上海徐汇区襄阳南路的一条弄堂里出生,一住就是50年。那套房子是父亲来上海后跟单位借的,后来“顶”了下来。有了我们姐弟几个,我们又结婚成家,人口越来越多,挤不下了,就又把在老房子里住了三四十年的父母赶回原来的“乡下”去住――就是现在的浦东了。
我就出生在那栋老房子里,父母灌输给我的记忆是:因为那时候国民党来轰炸,医院进不去,所以是医生来家里接生――可能这是个错误的记忆。老房子里会有很多记忆,搬了很多次家,梦里还总会回去。上个月我的哥哥过世了,他临走前我去看他,他说:“我要回襄阳南路。”那是很顽固的记忆。上海人去了外地也都会想家。
1968年我18岁,到离上海最近的崇明岛去插队下乡。前两年我回到崇明农场,感觉非常奇怪:过去的农场还在,标语、房子全部都留着,租给六七个外地人,他们在那里种地。我们原来的连队有100多人,当年非常热闹。我们种棉花、种水稻,体会到最辛苦的就是农民。那时候女孩和男的干一样的活儿,一点不比男的差,男的喊累死了累死了,女的照样继续做。
我在农场种地种了三年,然后就负责放露天电影,拿机器、扛着片子走、挂银幕。当时放来放去就那么几个片子:西哈努克的纪录片、《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英雄儿女》……《列宁在1918》当时翻来覆去地放,里面有一段芭蕾舞,听说有人会到屏幕前面蹲下来看――知识青年哪有那么傻,肯定是传说嘛。当时还有一部《对虾》,是介绍养虾的农业纪录片,因为女解说员口气柔和,也吸引了很多人去看,很轰动。
在农场插队满三年,就有人陆陆续续地回上海了,我活动能力差,所以在农场呆了八年,终于忍无可忍,找领导长谈了一次,回城了。
1976年回来后,因为有过放电影的经历,先到了一个市政研究所,工作就是拍拍路、桥、沟,自己很不喜欢。那时候能用到相机就很不容易。如果周六拿相机出去工作,周日就可以留着相机自己用,我很激动。我拿着相机回到农场,去给还留在那儿的人拍照留念。但是平时就不行了,相机拿在手里,多想私用啊!
为了能长期拿着相机,我开始申请换工作。那时候换工作还要等调令,很复杂,我都快忘记调工作的事情的时候,上面说我可以去新单位了。我到了宝山区文化馆,后来又去了普陀区文化馆,一直到退休。但是我当时拿到了相机,也不知道要拍什么。
二
真正懂摄影,是1989年、1990年的事。那时候我有一次顿悟,拍照片的感觉又回到了1976年,我工作后回农场给留下的朋友拍、朋友给我拍的那个状态,那是我拍得最起劲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了:拍照片就是要和那时候一样,把它当成一个很私人的事。很多为朋友留念的照片,后来就成了摄影作品。
最开始拍留念照的时候,是受我父亲的一张照片的启发。照片里他坐在椅子上,阳光透过百叶窗射进来,那个人和我很像又不是我,那种感觉很奇怪。所以我希望我拍的照片也能模糊时代感。人的生活其实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一类型的人总是过一类型的生活。
80年代后期,“北河盟”很火,他们的成员比我小九岁、十岁,但在摄影上比我懂得早,他们很早就一起办摄影展。我和他们关系很近,所以有时被外人混为一谈。(北河盟是80年代上海出现过的一个民间摄影团体,在观念上摒弃当时“沙龙摄影”的唯美与“宣传摄影”的矫饰,提倡摄影突破陈旧的语言手法。成员有王耀东、顾铮等。――编者注)
90年代初,陈海汶有空来我家叫门,约我一起去拍片。在外面拍片我总有一种偷窃感,觉得蛮可怕,所以总是陈海汶走在前面,他把我的胆子带出来。他技术比我好,又冲在前面,所以总是拍到好的画面、拍到他的成名作,我就总是没拍好。
我也让他们到我单位用过放大机,用完了他们都说太破、说我没调好,怎么放出来照片里的人一只脚是实的、一只脚是虚的。
后来大家各忙各的,顾铮到国外去读书,陈海汶去经商,一个劲拍的就剩下我了。
《上海人》那本画册里拍的都是我的熟人。90年代初,“装修热”还没有兴起,很多人家的户主都是家中的父母那代人,用的还是父母结婚时的家具,室内的场景和二三十年前几乎完全一样。上海人一直比较崇洋,所以旧式的家具陈设也都比较精致,政治气氛都比较淡,生活气息比较浓。我进入那些朋友家,感觉还是以前所谓的“资产阶级腐朽生活”的样子。
那时候礼拜天我到朋友家里去拍照片,有的父母就说:“家里这么乱,不要拍不要拍!”所以我放弃了很多,前后只拍了二三十家。现在觉得,如果当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doc
- 稳定 没有负担.doc
- 问题就这样一一化解.doc
- 汶川地震给民间收藏带来的思考.doc
- 翁才杰诗五首等.doc
- 翁方纲金石考订的学术思想.doc
- 翁振新的“艺术苦旅”.doc
- 我,一条不感冒的鱼.doc
- 我“形”我“塑”.doc
- 我爱你,宝贝!.doc
- 难点详解鲁教版(五四制)6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带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docx
- 难点详解鲁教版(五四制)6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培优】附答案详解.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全国通用).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含完整答案详解(名师系列).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含完整答案详解【全国通用】.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突破训练)附答案详解.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能力提升)附答案详解.docx
- 难点详解京改版数学9年级上册期中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突破训练】.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含完整答案详解(有一套).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带答案详解(夺分金卷).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