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我名君字偶相同.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名君字偶相同   近代四大词家中,唯一能画画的郑文焯为“礼堂道兄”所画的《祭碑图》,图中那个瘦高的布衣文人,就是与我同名的“礼堂”:近代的海上名士褚德彝。      台北夏天的雨,总是无法捉摸的,淅沥声中就是一整天。在南港山居的单调生活中,周末遇到雨天,总令人感到郁闷,从窗台上遥望到101大厦的灯光,心里想,还是进城去走一趟吧。   从南港的中研院到市中心,得花上差不多一个小时的路程,坐上公车,还要转捷运,才能坐到师大。师大是我所喜爱的一个街区,马路两侧红砖校园中,夹杂着旧书店,书画店,还有美味的小吃店,足可以消磨一个下午。   不觉又走到旧香居的门前,这是台北读书人中小有名气的一家旧书店,老板姓吴,卖了多年的旧书,也积存了不少的老主顾和老掌故。店堂中掌柜的是他的女儿,高挑而白皙,映衬着满屋的旧香,倒增添了几分淘书的乐趣。   看完了一楼的几个架子,没什么新的收获,老吴指着地窖的入口:“到下面坐坐去。”   旧香居的地窖,不对一般的顾客开放,只是有时搞些展览之类才供相熟的顾客去聚会一下。既然老吴如此殷勤招呼,也就下去随喜一番。   地窖的墙上,挂着江标为徐乃昌所写的积学斋“匾额”,平添了几分古雅的情趣,在匾额的一旁,挂着一副镜框,那是一幅水墨的书斋图,加上旁边的题跋,灯光比较昏暗,我却看到画的上款是“礼堂”先生,心里怦然一动:这个可以拿到下面去看看么?      我们两个人合力将镜框拿下来,放到地窖的桌上,拭去玻璃上的尘埃,可以看到,这是一幅郑文焯所作的书斋图,还有旁边的题跋六则,虽然被岁月磨蚀了不少,但是仍然衬出浓馥的书香。   “你要的话,就算十万好了。”老吴说了一句。   十万对于我的客居行囊来说,是一个无法承担的数字,将镜框挂回原处,我离开了旧香居。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接触到台湾的一些旧书发烧友,原来他们几乎都见过这画,据说也有人还价到8、9万的,老吴都不肯卖。   接下来的两个礼拜,阖上眼睛,那“礼堂”两个字的上款总是挥之不去,终于有一天早上醒来,自己下了决心,还是买吧。   行囊中当然是没有这个钱,老吴刚好要到香港去,他帮我把画带到了家人的手中,就这样,当我回到九龙山居的时候,《祭碑图》已经静静的等候了我这个“礼堂”半个月了。   《祭碑图》原来是个手卷,老吴为了方便摆放,将他裱成了镜片,画的中心,是郑文焯的水墨小景:水阁之中,一个布衣文士,正焚着香案,对着满屋的碑帖,拱手膜拜。后面的书架上,摆满了布函古书,还有画案上,供着梅花和古瓷。窗外是一潭清池,水边长着修竹和松柏。题款写着:祭碑图,光绪著雍之年季夏,为礼堂贤兄有道写,叔问郑文焯时在沽上。   图中那个瘦高的布衣文人,就是与我同名的“礼堂”:近代的海上名士褚德彝。   褚德彝(1871―1942)原名德仪,避宣统讳更名德彝,字松窗、守隅等,号礼堂,又作里堂,别号汉威、舟枕山民等,浙江余杭人。他的篆刻和古物鉴赏,在晚清民初时代赫赫有名,据说大鉴藏家庞菜臣家里的许多古画,都是他掌眼收回来的。他又精于金石之学,所藏碑帖拓本极富,郑文焯所画的,就是他在书斋中焚香祭拜碑帖的景象。郑文焯是近代四大词学家中,唯一能画画的一个,而且他的画笔,具有词人的蕴藉和风雅,配以“祭碑”这样特殊的含义,无疑增加了画卷的古雅气息。   画卷的上方,有三位晚清名士的题跋,上款都是“礼堂”,可见是褚德彝请他们所题的,最早的一则,是谭献的两首五言古风:   骨董非吾事,搜岩乐访碑。可求经史阙,如接汉唐时。俎豆贞奇寿。装褫寄远思。祭书循旧例,万卷手同胝。   翠墨染彬鳞,萧斋友古人。吉金尊礼器,片石集贤宾。先辈留精拓,名山又贡新。心香拈一瓣,文字契天真。礼堂世讲属题,复堂谭仪。   下面钤有白文的“复翁”小印。   谭仪就是后来闻名的词学家谭献,和褚礼堂是同乡,也和褚礼堂一样,后人由于宣统的名讳,把“仪”字改成了谭献。他所篡集的《箧中词》是词学史上的名作。谭的手迹,非常罕见,这则题诗没有收录在他的文集中,从字迹上看,苍老离披,无疑是最晚年的手笔。由郑文焯的题款可知,画作于光绪著雍(即庚子,1900)年,一年以后,谭献就过世了。   第二则题诗,是三首七言绝句:   雁塔澄泥礼器工,寻常笔格见家风。更携石墨分蝉翼,奴视千峰百岁翁。   断崖破冢秘贞珉,著录丛残事绝伦。捃摘羲娥欧赵外,靖康遗碣最清新(君藏曹辅碑为海内孤本)   剪取剡溪一束藤,相期郑老写岐?颉C髑眭砭戏俏崾拢?来共山人与野僧。(阆仙祭诗,朱山人野云有祭砚图,同一风趣)礼堂仁兄姻大人属题,金蓉镜记。   金蓉镜(1855―1929),字学范,号殿臣,又作甸丞,晚号香严居士。浙江嘉兴人,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历宫湖南郴州、靖州、直隶州知州、永州府知县等。诗文皆渊雅。喜画山水,简略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