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吴湖帆书法真伪鉴别谈.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湖帆书法真伪鉴别谈   吴湖帆(1894―1968年),江苏苏州人,现代书画家、鉴赏家,擅画山水,亦擅花卉,兼工书法。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   目前市场上吴湖帆的书法作品出现最多的形式就是他的大字行楷书对联。成熟时期的吴湖帆大字行楷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笔划粗细特征分明,笔毫在纸上有明显的跳跃动作,这种特征显然是受到了他的一件藏品《米芾书多景楼诗帖》的影响。此卷吴湖帆获藏于1945年,时52岁,当时欣喜万分,自云“宝贵当何如哉”。现在我们根据有纪年的作品来分析米芾的这件大字行书对他的影响。   吴湖帆的行楷书,主要取法褚遂良、苏轼、米芾及赵佶的瘦金体。由于早期的画作流传下来的远多于他的书作,而画作上题款也多有纪年,所以我们可以从此来分析他的学书历程。这个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主要是以苏轼的笔法书写,最有代表性的就是1924年《临赵大年水村芦雁图》,其题款苏味极为浓厚,这个阶段的其他作品也均有苏字的意味,如题《仿赵松雪水村图》等。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由苏体转为瘦金体(同时融合褚体);至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瘦金体的特征尤为明显,如1935年的《仿燕文贵溪山楼观图》题款、同年的《路转日照》楷书七言联、1936年《云表奇蜂图》题款等,都可以看出他对瘦金体的偏爱。不过瘦金体千人一面,太容易束缚自己的个性,才情横溢的吴湖帆当然不会把自己的书法道路终结于此。上世纪三十年代末,书风又逐渐向米字过渡,这个过程被1945年收得的米芾大字行书《多景楼诗帖》推向了最高潮,此后书风开始稳定并逐渐走向成熟。《多景楼》给吴湖帆带来写大字的感觉:用笔有轻重缓急,并且有明显的提按动作,铺毫果断大胆。但吴湖帆并非完全照搬米芾的结体,他将米字的窄长用苏轼的方法压扁,最终形成了自己流丽而不失稳健的艺术风格,这种书体个性鲜明,代表着吴湖帆书法的最高成就。   书画赝品的制造者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有经济利用价值的书画名家,虽然吴湖帆的书法伪作在市场上出现的数量相对少于他的画作,但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因为造假者利用了人们这样的心理特点:对画家字感兴趣的人首先应该是绘画收藏者们,但是在经验中,他们对于一个画家书法的关注和熟悉程度远远不如绘画,所以市场上造画家字显然比造画家画或者书家字更具蒙蔽性,造假者正是抓住了这根软肋。   近年市场上造吴湖帆的书法伪作已有愈演愈烈之势,有的拍卖行推出的吴湖帆作品,假得简直到了离谱的地步。伪作的大量出现,一方面是扰乱了市场,另一方面也影响到书画家本人的声誉,特别是由某些著名拍卖行推出的伪作欺骗性更大,让人有“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之感,这才是对艺术家与艺术最大的伤害。下面谈谈这几年拍卖市场上出现的部分较为典型的书法伪作。   先谈谈市场上所见到的用勾摹方法复制的“双(或多)胞胎”,这种复制品如果制作精细,在没有真迹参考的情况下,很难从外表区分真伪。当然我们首先要排除同一内容反复书写的情况,如1994年上海某春拍、1997年北京某春拍,两场拍卖会上均有吴湖帆《知多阅尽》行书七言联(图1),两联略有差异,但均为真迹。   2001年上海某春拍有吴湖帆行楷书十一言联,内容为“翠陌吹衣,芳草正锁江南梦;藓阶听雨,一春几度画桥边”,“翠”句旁注“钗头凤”,“芳”句旁注“阳春曲”,“藓”句旁注“阮郎归”,“一”句旁注“祝英台近”,款识“道隆先生正,集宋史梅溪词,甲辰冬日吴倩”,所钤之印下又添“祝英台近与阮郎归误倒”两行小字(图2左),此件当是真品。时隔六年,摹本出现在2007年某拍卖会上(图2右)。两联面貌几乎完全一致,区别在于第二件印章下的两行小字消失了。由于造假者水平不低,很难在书艺上分出两者的高下。好在2007年的那件在缺少的两行小字上露出破绽:史达祖,宋人,字邦卿,号梅溪,有《梅溪词》传世。经查,“藓阶听雨”一句在其《祝英台近》词中,“一春几度画桥边”句在其《阮郎归》词中,故吴湖帆原注“误倒”。作伪者没功夫去查这些资料,或者相信购买者没功夫去查资料,所以略去小注,不想成为马脚。   相比之下,吴湖帆的另外一件双胞胎对联则更难以辨识,1995年北京某秋拍有一件《绿树青霞》对联(图3左),又见于2003年某秋拍上(图3右),两联除上款不同外,正文、落款、钤印完全一致,单从拍卖图录上很难区分高下。仔细辨别上款,前一件笔调与正文、落款书风一致,当是真迹。   第二种是以对临为主要手段的作伪方式。勾摹费时费力,对临相比之下则省事许多,不过比起勾摹的难以辨别,这种手法相对容易识破。1997年上海某秋拍有《野鹿江枫》篆书七言联(图4左),此联的临作出现在北京某拍卖行2007年秋拍上(图4右),篆书结构失态,线条虚弱乏力,虽然将上款姓名改动以图遮人耳目,但还是属于那种一望即知的伪作。200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