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熏炉里飘出的千年余香.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熏炉里飘出的千年余香   熏炉是家庭常用之物,一般用作熏香用。中国古代很早就开始使用,秦汉时期较为常见,东汉时期特别流行,一般家庭都使用陶制的熏炉。熏炉的整体造型较为一致,有炉盖,有炉盘,有底座;盖上有出烟的小孔,有的炉盘上也有出烟的小孔;早期的炉盘、底座的形态和豆(豆是古代盛莱盘子)一样,稍晚的时候有的底座部分变成承盘。另外有一种博山炉,是熏炉的一种,因为炉盖上雕塑成群山的样子,故称为“博山炉”。那么熏炉是如何使用的呢? “朱火燃其中,青烟扬起间”,正是熏炉使用的形象写照,即将正在燃烧的香料放在炉中,香气就从盖上的炉孔中弥散出来。看来,熏炉里的香是需要烧的。熏炉里燃烧的是一种植物,当时人称之为“薰”,“薰者,烧取其烟以为香也。”所以熏炉又称为香炉。当然,和现代人们所说的供神拜佛用的香炉不一样。汉代的熏炉主要用于净化居室内的空气,如汉代诗文中有“芳香去垢秽,素琴有清声”,这里所说的“芳香”就是指熏炉中薰出来的香气。   在山东临淄出土了两件珍贵的汉代鎏金铜熏炉,为豆形,有弧顶形盖,盖上透雕两条首尾相互衔咬的龙纹,透雕形成许多不规则的炉孔,香气就从这些炉孔中散出。乍一看,这两件熏炉在形状上和同时期的其他普通熏炉没有多大区别,但这两件熏炉通体鎏金,就显示出与众不同来了。在今天的人们眼里是件宝贝,在汉代同样是稀世珍品。中国古代虽然很早就开始使用黄金,但一直到汉代,黄金的存量非常少,因此十分珍贵,也成为等级和身份的标志,一般只有王侯贵族使用黄金饰品。鎏金是一种工艺,即将金粉和水银混合成浆或溶液,涂于器物表面,然后加热烘烤,水银就会蒸发,金粉留在了器物表面,这样就成了鎏金器。鎏金器虽不比纯金器珍贵,但同样是身份等级的标志,文献上就记载说王侯的车需要“金涂五末”,指的是将王侯乘坐的车的一些附件做成鎏金器,以彰显王侯的尊贵。上面提到的鎏金铜熏炉出自西汉齐王陵墓的陪葬坑中,应该是齐王生前使用的实用品。齐王是西汉时期分封在山东的诸侯王,这时期齐国的实力十分强大,齐国都城临淄的经济实力甚至超过了皇都所在地长安,这从齐王家小小的一件日用器物也可窥见一斑。   熏炉虽说是日常生活用品,但贵族之家为了追求熏炉的外观装饰,将之当作工艺品或珍玩,于是不惜工本制作。上述齐王陵墓出土的鎏金熏炉就是一例。另外,全国各地还发现一些做工昂贵的熏炉。如陕西兴平汉武帝茂陵陪葬墓中出土的一件竹节状熏炉,炉盖和炉柄上雕塑龙纹,且龙纹鎏金,柄部高挑,整器高58厘米,外观蔚然大方。河北满城中山王墓出土的一件博山炉,以错金银工艺取胜,炉盖上的博山多达六七重,群山之间雕刻人物树木走兽,整件器物华美精致而别有情趣。这些金银装饰的熏炉,非寻常人家可以使用。不仅因为花费很高,而且只能是能工巧匠才可以做成。当时人就曾感叹:“谁能为此器,公输与鲁班”。尽管如此,熏炉毕竟是实用器,一般人家只求简单实用,多以陶制成,陶熏炉多朴实无华,少有精细的做工和装饰。   熏炉除了用作熏香,还可以去虱灭蚊,文献上曾记载说,将衣服放在熏笼上,虱子会从衣服上统统掉下来。熏香还有消困解乏的功效。熏炉在汉代风行,特别是博山炉,可能也与汉代人信仰神仙的思想有关,从熏炉中袅袅飘出的烟气与想象神仙世界中的云气十分相似,事实上,到东汉以后,博山炉就成为人们求仙的一件道具。   南北朝时期开始普遍烧制瓷器,因此也发现了一些瓷熏炉,形态大体和汉代熏炉相似。此后熏炉较为少见,可能以别的形式替代了。西安何家村出土了一件唐代球形的银香囊,尺寸不大,直径仅有4.5厘米。但这件香囊和熏炉使用方法不太一样,其上有一根链条,是悬挂在衣物上的。也就是说,香囊是随身携带的,仅仅是个人用品,而熏炉是家庭用品。香囊内部结构似陀螺,在晃动的时候,可以保持平衡,这样香草就不会掉出来。文献中也记载过唐代杨贵妃的香囊,大概这件银香囊可与之相媲美吧。      (责编:石 晓)      读者飞鸿      对《收藏界》的建议   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对贵刊有了深厚感情,希望《收藏界》越办越红火。建议《收藏界》再设置一项栏目,让读者、作者、藏者都能参与进来,既是读者,又是作者,还是鉴赏家。这样,会使《收藏界》队伍一天比一天壮大,读者一年比一年增多。凡是订阅《收藏界》的人,他都或多或少有些藏品,都是热爱收藏事业的,但不一定能认识自己的藏品,都想从杂志上学习点知识,对藏品有更进一步认识了解。这些人不一定有高深理论知识,长篇大论发表评论是少数,简单的鉴评几句还可能。增设这一栏目,是给有中低知识人说话机会。这个栏目可叫“亮宝评比台”,不管何人有宝,每次只亮一件宝物,只要自己认为是真品,本人就发表鉴评,同彩照同时刊登,人人都有鉴评的权力,谁要有同样藏品,可以再发表出去,让大家同时鉴赏、解析、辨别真伪,这样也让读者、作者、藏者成为一体了,藏界队伍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