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土配方技术材料.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测土配方技术材料

PAGE  PAGE 11 测土配方技术材料 施肥技术是将肥料施入作物根系伸展的土层或直接施于作物体的手段。包括确定施肥量与养分配比,选择适宜的施肥时期与施肥方法,施肥位置等。现代施肥技术则充分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如作物的需肥特性、土壤的供肥能力、肥料的农业化学性质及其与土壤的相互作用等,在土壤肥力测试结果和田间肥效试验的基础上,确定各项施肥参数,拟定施肥方案,并与现代作物栽培技术结合,以提高施肥效率,减少肥料损失及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肥效,谋求肥料的最大经济效益。 施肥技术的核心和关键是提高肥效,施肥技术的每项内容无不与施肥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 肥料配方的基本方法 在当前作物产量水平较高和化肥用量日趋增多的情况下,确定经济最佳施肥量尤其特别重要。与20世纪60~70年代相比,近几年来化肥的增产效果明显下降。造成化肥肥效降低的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盲目施肥、施肥量偏高或养分比例失调仍是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如何经济合理施肥,提高肥料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当前农业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运用科学方法确定经济施肥量是当前施肥技术的中心问题,也是配方施肥决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施肥量确定不合理,其他施肥技术则难以发挥作用,浪费肥料或减产将是不可避免的。 根据当前我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经验,下面介绍三类6种确定施肥量的方法,供有关部门及读者结合具体条件选择应用。配方施肥的三类方法可以互相补充,并不互相排斥。形成一个具体配方施肥方案时,可以一种方法为主,参考其他方法,配合起来运用。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吸收各法的优点,消除或减少存在的缺点,在产前能确定更符合实际的肥料用量。 一、地力分区(级)配方法 地力分区(级)配方法的做法是,按土壤肥力高低分为若干等级,将肥力均等的田片作为一个配方区,利用区域的大量土壤养分测试结果和已经取得的田间试验成果,结合群众的实践经验,估算出这一配方区内比较适宜的肥料种类及其施用量。 地力分区(级)配方法的优点是具有针对性强,提出的用量和措施接近当地经验,群众易于接受,推广的阻力比较小。但其缺点是,具有地区局限性,依赖于经验较多,只适用于生产水平差异小、基础较差的地区。在推行过程中,必须结合试验示范,逐步扩大科学测试手段和指导的比重。 二、目标产量配方法 目标产量配方法是根据作物产量的构成,由土壤和肥料两个方面供给养分的原理来计算施肥量。目标产量确定以后,计算作物需要吸收多少养分来决定施肥用量。目前通用的有养分平衡法和地力差减法两种方法。 (一)养分平衡法 1.基本原理 养分平衡法是目前国际上应用较广的一种估算施肥量的方法。其原理是:在施肥条件下农作物吸收的养分来自于土壤和肥料,农作物总需肥量与土壤供肥量之差即是实现计划产量的施肥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土壤施肥量=(目标产量所需养分量—土壤养分供应量 )/(肥料中有效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 = (目标产量×单位产量的养分吸收量-土壤养分供应量)/ (肥料中有效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 从上式可看出,计算施肥量,必须有计划产量(目标产量)、单位产量的养分吸收量、土壤养分供应量、肥料有效养分含量和肥料利用率五个参数。 2.参数的确定 (1)目标产量 即计划产量,是决定肥料需要量的原始依据。土壤肥力是决定作物产量高低的基础,所以目标产量应根据土壤肥力来确定。通常以空白田产量(或无肥区产量)作为土壤肥力的指标,但在推广配方施肥时,常常不能预先获得空白田产量,为此,可采用当地前三年作物的平均产量为基础,增加10%~15%的增产量作为目标产量较为切合实际。如果提出无法实现的目标产量,那就失去了应用这一方法的实际意义。 (2)单位产量的养分吸收量 是指每生产一个单位(如每百千克)经济产量时,作物地上部养分吸收总量。一般可用下式计算。 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 = 作物地上部分吸收总量/作物经济产量×应用单位 作物地上部养分吸收总量可分别测定茎、叶、籽实的重量及其养分含量,分别计算,累加获得。由于作物对养分具有选择吸收的特性,同时作物组织的化学结构也比较稳定,所以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常常可以看作是一个常数。在生产实践中可以应用现成的科研成果,一般在科技文献中可以查到,或者采样分析植株和产品的养分含量,从而算出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主要作物地上部分氮、磷、钾养分含量见1表,部分作物的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列于 注:①包括相应的茎、叶等营养器管的养分效量   ②块根、块茎、果实均为鲜重,籽粒为干重   ③大豆、花生等豆科作物从土壤中吸取其所需氮素的1/3左右 (3)土壤供应养分量 确定土壤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