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沛轩彩绘鱼藻图赏析
“鱼”与“余”同音,寓“富贵有余”、“连年有余”之意。从陶瓷发展史来看,鱼纹几乎是每个朝代都使用的主要装饰图案,如莲池游鱼、水波游鱼、水藻游鱼等。元代磁州窑已有鱼藻纹,到了清末民初,景德镇窑的彩瓷中,鱼藻纹更为繁多,常在同一器上画鳜、鲤、鲫、青等多种鱼。民国时期的张沛轩就是继“鱼王”邓碧珊之后又一位瓷坛画鱼藻图的瓷绘名家。
张沛轩,江西省余干县人,斋号近水轩,约活跃于1920至1949年间。师从景德镇瓷绘名家“珠山八友”之一的邓碧珊学绘鱼藻瓷画,为邓氏入室弟子,其作品酷似其师。1949年返回余干,后下落不明。其作品常见底款有“近水轩”、“胜利瓷业公司”、“南昌兴华出品”等。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其瓷绘特点,以此著述如下:
⒈张沛轩彩绘荡悠烟波图瓷板画(图1)
高21.5厘米,宽31厘米。
此图以墨彩绘鳜鱼,以浓淡不同的墨色点成鳞,鱼鳞表现得十分恰当;再以静静的水藻浮萍衬托,相映成趣。整个画面构图简洁秀美,设色工整清丽,用笔墨色淋漓,鱼的质感和色态以及细草都满含水分,堪称细微之处见精神。题款为:“不风仍荡荡,无水亦悠悠。寄语烟波里,渔翁莫过求。张沛轩画于昌江客邸。”两方印章为红色白文“画”、“印”。
⒉张沛轩彩绘柔婉飘逸图瓷板画(图2)
高21.3厘米,宽31厘米。
此图绘扁鱼二尾、鲢鱼一尾。扁鱼栖于水草之中,相对静止,鲢鱼尾鳍翻摇,游姿如俯冲而下。用笔刚中有柔,柔中有力,画面清新,优美大方。题款为:“水作精神墨作胎,都从笔底写出来。自知不是烟波客,何事执竿傍钓台。张沛轩写。”印章为“印”字。
⒊张沛轩彩绘随萍轻梭图瓷板画(图3)
高21.2厘米,宽31.2厘米。
图绘青鱼游于萍藻之间,鱼姿更显轻灵活泼,自由自在,鱼尾线条柔婉飘逸,极富动感。鱼与藻远近位置经营很是考究,章法严谨,写实且生动传神,笔墨细微精到,颇具宋画遗风。题款为:“逐日条条水面过,往来浑似弄轻梭。波纹皱处萍随动,活泼悠扬妙趣多。张沛轩写意。” 印章为“印”字。
⒋张沛轩彩绘鱼藻图赏瓶
高28厘米 口径9厘米 底径9厘米
此赏瓶胎质细腻,釉面光亮。花口,象鼻耳,瓶口墨彩装饰,腹部正面绘三尾青鱼游于水藻之中,池水如镜,情致幽逸。背面行书题字为:“竹露松风蕉雨,茶烟琴韵书声。沛轩。”印章为红色“印”字。设色淡雅,构图明快,笔力深透,诗文深具内涵,书法秀丽,更显文人本色。
⒌张沛轩彩绘鱼藻图执壶(图5)
高9.5厘米,把至壶嘴流口14.5厘米。
图绘青鱼三尾,身姿各异,戏于萍藻之间。笔调细腻,笔趣优雅,设色柔和,构图丰满,巧妙地利用执壶的器型特点,将青鱼表现得惟妙惟肖。执壶右下方近把处落款为:“张沛轩写生。”红色印章为“之印”。背面行书题字为:“竹露松风蕉雨,茶烟琴韵书声。”
⒍张沛轩彩绘鱼藻图杯盖(图6)
直径10厘米。
杯身残损,余杯盖完好,图绘一尾青鱼游于水藻之中,似觅食。水藻用深绿、浅绿表现,新老、层次鲜明,浮萍的点缀使画面更有深度。杯盖墨书“玉川风味”四字。虽只是小小杯盖,但也不失为一幅不错的鱼藻图,从另一方面也不难看出张氏画风细致,每出一器必为精品。
综观这六幅鱼藻作品,可以看出张氏绘技完全继承掌握了邓碧珊的风格技巧,将鱼趣的意境通过细腻、灵动、飘逸的笔墨传递给观赏者。邓氏笔墨参用了日本画的写实派画风,鱼鳞明暗层次表现极佳,能将锦鳞光彩形于笔端,张沛轩此技亦颇得乃师之三昧。笔者认真观察,仔细分析,认为从笔墨特征来看,张沛轩的鱼藻瓷画,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张氏画水藻好用水绿在施有玻璃白的粉底上进行浓淡积染,讲究深浅变化,一丛一丛相互交叠,层次丰富又不杂乱。
二、张氏画水藻染色时注重冷暖变化,水藻的中心部位和密集处染色以大绿之类的冷色调为主,从水藻中心部位到边缘处,渐次由大绿过渡到草绿或赭绿的暖色调。
三、张氏的鱼藻图游鱼背色调黑重,渐次向鱼腹处淡去,层次微妙。然后在料色未干之时,以点画之笔穿插画鱼鳞,细腻之致,夺造化之工。不管是游鱼三两,抑或群鱼嬉戏,皆能呼应无间,达“游而不散”之效。鱼儿们游的方向如果一致,则游姿互异;如果是游姿相同,则方向必反。鱼儿动态变化多端,令人赏心悦目。
四、近水知鱼性,急水中的鱼藻粗壮,静水中的鱼藻细小,小河小港才会有浮萍。还有鲤鱼栖于粗藻,条鱼游于细草,金鱼戏于狮子草等。张氏萍藻配景注重以游鱼动、静相配合,鱼态相对平静,水草亦无大的飘摇;游鱼活泼,则萍藻亦呈飘散荡漾之势。不着重波纹涟漪的描绘,而是通过游鱼尾鳍的动态及水草勾勒之外的浅淡绿彩料的渲染来达到。数点浮萍,不事波涛,也无潋影,厚不因多,薄不因少,笔精墨妙。
此外,张氏善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