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自然地理学多媒体课件——06下.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自然地理学多媒体课件——06下

植物净化空气的作用 植物对保持和改善环境的作用 湖泊效应 湖泊效应与水、气、生相互作用 沙漠化效应与水、气、生相互作用(王建,2000) 灌溉、绿洲效应与水、气、生相互作用(王建,2000) 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生相互作用(王建,2000) 厄尔尼诺形成中的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 第十三章 生物圈、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与地球表层系统 作用于地表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 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量的传输与转化-太阳能 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量的传输与转化-地热能 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量的传输与转化 ——地球自转能 圈层间的能量的交换 地球表层系统的辐射平衡(Murck,1996) 大气与地面的能量平衡 各纬度能量平衡与极向热输送(Strahler,1997) 圈层间的主要水分循环 碳 循 环(Strahler) 氧 循 环(Strahler) 氮 循 环(Strahler) 矿质循环 地球上的热量带 植被随干燥度的变化 山地垂直带 土壤的组成 土壤水循环 土壤空气与大气组成的比较 国际土壤协会土壤发生层次划分方案 美国土壤质地分类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纲和亚纲 中国土壤水平地带分布模式 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的关系(Bridge world Soil) 峰林、峰丛、孤峰和喀斯特平原 洞穴喀斯特地貌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颗粒的大小、粗细及其匹配状况。一般土壤质地分为沙土、壤土和粘土,中间还有一些过度类型。土壤质地影响土壤水、空气和热量的运动,也影响养分的转化,影响土壤的性质。 第 十 三 章 第 十 三 章 第 十 三 章 植被的类型决定土壤的类型,地带性土壤往往与特定的植被类型相对应。例如,在温带,从针叶林、阔叶林到高草草原、矮草草原、半荒漠,对应于灰化土、淋溶土、黑钙土、栗钙土和灰色荒漠土。 第 十 三 章 * * 植物还能分泌一些挥发性杀菌物质,例如,丁香酚、桉油、松脂、肉桂油、柠檬油等,具有杀菌的功能,称之为杀菌素。每hm2松柏树或者松林,一昼夜可分泌30~60 kg的杀菌素,足以清除一个中等城市空气中的各种细菌。调查表明,林内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菌量只有300~400个,仅为林边空地的1%,只有城市百货商店的十万分之一。北京百货大楼每立方米有细菌400万个,林荫大道上为58万个,绿化公园为1,000个,而林区却只有55个。这充分说明植物具有除尘灭菌、净化空气的功能。 绿化公园 百货商店 不同地点空气中的细菌数量比例示意图 第 十 二 章 植物净化空气的作用 除尘灭菌。大气中的尘埃(包括粉尘和飘尘),常含有致癌物质和病原菌,危害人体健康。植物具有吸附尘埃的作用。 吸碳吐氧。清新空气。 对污染物的吸附、吸收。当大气受到污染时,一些敏感植物就会受到伤害,但还有一些植物对某些污染物有一定的抵抗能力,称之为抗性植物。不管是敏感植物还是抗性植物,对污染物都有一定的吸附、吸收与降解的功能,从而具有净化空气的能力。 第 十 二 章 植被的作用 1、减慢了水分大循环的速度 2、加快了局部水分循环的速度 3、调节了洪水/枯水的径流量 4、调节了洪峰径流 5、提高了水的利用率 植被与水循环 第 十 二 章 由于比热与热容量的差异,水体覆盖的地面温度变化迟缓,而没有水体覆盖的地面温度变化迅速,从而导致不同部位地面温度的差异。在湖泊及其周围,由于湖泊与周围地区地面热容量的差异,导致了局地性大气环流和小气候的产生。在太阳照射时,湖泊周围的地面升温比较快,导致大气的加热上升;而湖区由于水体热容量大,温度升高缓慢,温度相对于周围地面比较低,空气在这里下沉,从而产生了湖泊及其周围地区的局部的大气环流。 第 十 二 章 一般来说湖泊周围地区降水比较多,气候比较湿润,植被也就比较繁茂。植被繁茂又反过来,增加了地面下渗,增强了蒸腾作用,从而增大了大气湿度、土壤湿度与大气降水。因此,水库建造后,常常会使水库周围地区降水增多、空气湿度增大,就是这个道理。 第 十 二 章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当地面植被受到破坏,地面所吸收的太阳辐射能明显减少。白天在阳光照射下,地面强烈增温,使地面长波辐射增强。又因为地面散失的热量很多。在那里的空气一定要下沉,压缩增温。由于下沉的空气十分干燥,使得气候进一步变干,从而导致植被的进一步减少,这就是地面的沙漠化效应。 当植被受到破坏,降水的利用率降低。因为没有植被对降水的拦截,土壤入渗减弱,大部分降水以径流的形式流走;地面蒸发作用加强。因而导致区域水平衡的破坏,从而使区域气候变干,植被进一步变稀少,即进一步沙漠化。 第 十 二 章 沙漠里空气干燥,温度日较差比较大,并且降水稀少。而沙漠里的绿洲,由于土壤湿度大、蒸发和蒸腾到空气中的水比较多,空气湿度比较大,降水也比较多;由于含水量比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