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与心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脉诊与心理

脉诊与心理?? 脉诊,是祖国医学独特地诊断方法之一,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古今医家在同疾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有效地运用这种方法“以常衡变”,“以变识病”,使它在中医诊断学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所以,脉诊不仅为历代医家所广泛重视和运用,也使病人对脉诊产生了一种神秘感。 近年来,对于心理因素在致病过程中与疾病恢复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脉诊这种古老的被人们视为神秘地诊断方法,在具体运用时,因与医患之间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所以在研究脉诊时,若能重视它与心理的关系,对于预防疾病和提高疗效,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云:“士大夫多秘所患而求诊,以验医之能否。使索病于冥漠之中,辨虚实冷热于疑似之间。医者不幸而失,终不肯自谓失也。则巧言遂非,以全其名。”此话可谓摸透了医者患者脉诊时的心理。故其“平生求医,盖于平日默念其工拙。至于有疾而求疗,必先尽告以所患。而后求诊,使医者了然知患之所在也,然后求之诊,虚实冷热,先定于中,则脉之疑似,不能惑也。”他正确指出:“吾求疾愈而已,岂以困医为事哉!”这些肺腑之言,不仅对患者,就是对医者,亦很有启发意义。 在临床实践中,确有不少病人,对脉诊非常迷信。他们在就诊时,不言患病始末,伸手即让医者诊脉言病,以此来衡量医者的医术高低,对于病人的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若医者不能正确对待,不采取语言诱导,就会失去病人的信任,耽误治疗。例如:有个患者就诊时,不言病痛,伸手仰腕,让诊脉言病。医者很烦感,草草脉之,亦不言语,用拉丁文书方与之。患者疑惑,问其是何病何药?医者冷冷答道:“你有病不给大夫说,难道大夫治病还要给你说吗?”患者见状,不敢再问。当在取药处,得知开的是维生素B1和酵母片时,愤然弃药而去。 我在临床中,对于那些迷信切脉言病的患者,是根据他们的不同心理,采取不同的语言诱导,使其畅所欲言,以了解疾病的来龙去脉,为正确施治,提供可靠的依据。例如老年患者多具“喜补恶攻”的共同心理,在就诊时,往往不肯先谈病情,而让医者切脉言病。余在认真切脉之后,“诈”言其病因“体虚”与“生气”所致,真是一言中的。患者听后,喜形于色,认为诊出了病根。于是,自动地滔滔不绝地诉说了患病的全过程。 脉诊的意义,就在于根据脉搏的常与变,去测知人体的健康情况。这种方法,必须与望、闻、问三者密切配合,特别是洞察患者的心理,才能有利于识别病症和推断病情。如古典医籍《内经》云:“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有极个别的患者,为了达到某些目的,在就诊时,有意伪造病症,蒙惑医者。这就需要医者运用熟练地切脉功夫,明察患者心理,四诊合参,透过现象看本质。如有个患者,量体温后,高达42℃。望其色,面不红,气不喘;切其脉,六部调匀。医疑有诈,令其再量,结果仅36.5℃。经再三询问,乃知其为开假条,而用烟头薰灼体温表所致。 人的精神活动与血液循环有密切关系,凡过于惊、恐、悲、劳、动、静,脉息亦必然发生变动。因此,医者在切脉时,必须知常达变,才能了然于心,明确诊断。若呆守脉象主病,而不考虑患者的情绪等心理因素,就会造成误诊误治。例如,有个患者平素血压甚低,经常头晕心慌。一次因家务生气而病重,医者未察其因,仅据脉搏弦细而大剂升补。结果,药后呕吐不止,眩晕欲仆。更医问明原由,改服调和肝脾之剂而安。 有于脉理深奥与病人对它的迷信,使中医的切脉和西医的听诊器一样,在诊治疾病上,已远远超出了它原有的应用范围。有个别医者,往往藉切脉,信口开河,故弄玄虚。有时能迷惑一些患者,有时则当众出丑,尴尬不已。例如有个医者,经常吹嘘仅凭切脉,可辨怀孕是男是女,不少人信以为真,其亦颇为得意。一次有个患者,正值经期,扬言已孕,请其辨之。医未详察,漫云是男,当患者说出真情,引起观者哄堂大笑。 诊脉是一项非常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既要求平息辨形,慎思明辨;还须注意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心理因素,更不能忽视。古人云“切而知之谓之巧”,“其望、其闻、其问之三者,先以得其病情之端,而后总切于寸口,确乎知始病之源”。说明脉诊若重视心理,参合四诊,就能见微知著,切之更巧矣 精神行为病症志意脉诊构设?? 2010-07-19 13:07:45|??分类:  HYPERLINK /blog/ \l m=0t=1c=fks_084067081094085074080087083095087086080066080081084067 \o 其他心理脉学文章 其他心理脉学文章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精神行为病症志意脉诊构设 阎兆君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山东济南 250011) 第一部分 志意脉诊理论 ? 中医学方法即集时代科学文明成果,分析研究生命现象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