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现场接线研究
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现场接线研究
蒲彦红,李 波,周 鼎,张秋韵
(重庆市电力公司江北供电局 401147 )
摘要:电压互感器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电气设备。大量 ˊ∣=10/ 3 KV,没有激活 PT 铁芯饱和的条件,
事故表明,电压互感器二次接线不仅关系到继电保护动 故可有效地防止铁磁谐振。C 相完全接地时传统
作的正确性和测量仪表数据收集的准确性,而且与电压 PT 接线的一次矢量图和四星型 PT 接线的一次矢
互感器运行状态及现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息息相关。 量图分别如图 2 、图 3 所示。
本文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针对就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接
A
线存在的问题,从防止铁磁谐振、二次反充电等方面提
出了改进接线方法。实际应用,基于本文提出的电压互
O
感器二次接线改进措施能有效提高继电保护动作的正确 B
性与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消除安全隐患。
C
关键字: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铁磁谐振;击穿保险;
电容 N N
n
1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电压互感器接线
c b a
n
1.1 防止铁磁谐振 c b a L
图1
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为了监视线路的绝
缘,采用母线 PT 接地运行的方式。传统的接线
U A
方式为三台单相 PT 星型联结或采用三相五拄式
PT 。由于母线对地电容电流的存在,三相 PT 一
次线圈与母线对地电容形成一并联回路,当系统
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非故障相的相电压升高
N U B
3 倍,其涌流可能使电压互感器进入饱和区,
产生并联铁磁谐振。为了消除谐振,在小接地系 图 2
统中,电压互感器现广泛采用四星型的接线方
式,即将原电压互感器一次侧的中性点通过一台 U A
相同规格的电压互感器接地,如图 1 所示。
增加第四线圈后,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
当发生接地时(以 10KV 系统 C 相完全接地为 N
例),故障相 C 对地电压等于零,非故障相 A 和
B 对地电压虽然升高 3 倍,但三相电压仍保持 U C U B
U 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电化学研究含铬量对烧结式富锌涂层耐蚀性的影响研究.pdf
- 电化学阳极氧化生长纳米晶光催化TiO2薄膜研究.pdf
- 电化学阳极氧化自组织TiO2纳米管阵列的研讨.pdf
- 电化学氧化超滤组合工艺在炼油二级出水处理和回用中的应用研讨.pdf
- 电化学氧化法和高铁混凝法处理染料废水研讨.pdf
- 电化学氧化合成烟酸研究.pdf
- 电化学阻抗法和数字图像法检测微生物研究.pdf
- 电喷LPG发动机快速燃烧过程及其控制策略的研讨.pdf
- 电喷发动机喷油脉冲宽度模拟检测及误差分析研究.pdf
- 电喷发动机喷嘴特性试验台研制研究.pdf
- 名词所有格与代词上课讲义.pptx
- 名词性从句公开课 .pptx
- 向犹太人学习经营.ppt
- 后台管理系统.ppt
- 福建省泉州市十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山西省部分名校高三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押题)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四川省巴中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三)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安徽省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浙江省县域教研联盟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