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搭起创新的桥梁.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年级搭起创新的桥梁

*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执教人:张 静 猴子搭桥 据说世界上的第一座桥是猴子造的。 有一天,猴子最喜欢的红果子被采完了,可对面山上还有许多呢。但是,中间有一条小溪,溪水又深又急,猴子们都不敢跳过去。 ???老猴子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带着大家来到山顶,让个头和力气最大的一只猴子爬到高高的大树上,抱住树干,让另一只猴子抱住他的腰。其他猴子也一只接一只地抱着悬挂下去。 ?“一只、二只、三只、四只、五只,不够,不够!” “六只、七只、八只,还不够!还不够!” ??“九只、十只,够了!够了!”老猴子喊道。“一二三!”猴子们在空中飞荡起来。最后的那只小猴子甩出尾巴,牢牢地钩住了对岸的大树。哈哈,猴子桥搭好了!剩下的猴子欢天喜地地从桥上走过去,采回了许许多多的红果子。 ?? 以后,猴子们只要想吃红果子,就搭起了猴子桥。 说一说: 1.如果猴子们不想办法搭桥,能吃到对面山上的红果子吗? 2.这个小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悟创新的魅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发掘自身潜能。 2.能力目标: 培养基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求异思维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能力。 3.知识目标: 知道想像是创新的先导,求异思维是创新的源头,了解想像方法,知道知识是创新的先导。 积累知识、勇于实践 让创新思维闪光 看一看: 1.“蛋叔”李勇是怎样取得成功的? 2.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一)最强大脑 善于观察、见微知著,是产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 拔一根毫毛吹出猴万个 翻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 眨一眨眼睛能把鬼识破 长生不老 起死回生 连一连: (X光透视) (器官移植) (航天技术) (基因破译) (克隆技术) 解读《猴哥》 (二)异想天开 想一想: 这些神话般的、异想天开的想像经过人类的创新实践逐一变成现实。那么怎样开发自己的想像力呢? (1)?要“敢于想”,敢于“异想天开”。 (2)?要“能够想”。 (3)?要“善于想”。 (三)敢于质疑 吸尘器的发明 1901年,英国土木工程师布斯一次受邀前往伦敦莱斯特广场的帝国音乐厅,去观摩美国生产的一种车箱除尘器的演示活动。布斯对这种用机器把灰尘吹走的办法并不赞赏,但他从中受到启发。他认为,清扫灰尘不应该采用吹的办法,而应该采用先吸入其中然后在情理的办法。布斯决定自己来亲自试一试。 回到家后,布斯趴在地板上,用一块手帕蒙住嘴巴和鼻子使劲地吸,结果发现手帕的背面沾满了灰尘。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布斯终于发明了直接意义上的第一台真空吸尘器。1901年8月,布斯组建了自己的真空吸尘器公司。 思一思: 1、 布斯身上的可贵品质是什么? 2、这种品质对科学发展有什么意义? 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孕育一切创新的源头,求异思维的核心是“疑”,不疑就不会有异,没有异就没有创新。 1.用4条直线把9个点连起来(笔不能离开纸面) 2.如何把吹气的塑料袋放进小瓶 把气放掉后,再装进小瓶。 善于观察、见微知著 —— 重要前提 想像 ——先导 求异思维 —— 源头 激活创新思维的要素 好奇心 —— 起点和最初动力 1909年4月6日.美国探险家皮尔里率领一支探险队,经过许多艰难险阻,终于首次到达北极点,完成了探险史上的一大壮举。 ? 一天,皮尔里带领大伙儿出去考察。走着走着,面前出现了一条冰间水道,足有十多米宽,像一条大河一样,挡住了他们的去路,这是事前没有预料到的,因为他们自从来到北极后,从未看见过冰间水道。冰间水道,水温极低,要想游过去是不可能的,深不可测的河道随时可能吞噬生命。怎么办? (四)开动脑筋 大家绞尽脑汁,想啊想啊,突然,有一个队员高兴地叫喊起来:“有了!队长,咱们不是有斧头和凿子吗?这下可派大用场了。”皮尔里不解地问道: “什么办法,快讲给大伙听听。? 这个队员回答说:“冰的比重小于水,因而能浮在水面上。只要用斧头和凿子按一定的要求,凿成冰块,推入水中,做成“冰筏”,人和装备都在冰块上,像划船一样,渡过河去,不就成了?”“对呀,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皮尔里拍着后脑勺恍然大悟。大伙儿欣喜若狂,一齐动手,不一会儿功夫,全体队员和各种装备,都安全到达对岸,向着北极继续前进。 论一论: 1.队员是如何知道“冰的比重小于水,因而能浮在水面上的”? 2.只要用斧头和凿子按一定的要求,凿成冰块,推入水中,做成“冰筏”这句话能给你什么启示? 学以致用、 勇于实践 知识是创新的前提。只有当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