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性命思想论-重庆理工大学学报.PDFVIP

易传性命思想论-重庆理工大学学报.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易传性命思想论-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4年第28卷第3期 政治 ·哲学 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Vol.28No.32014 doi:10.3969/j.issn.1674-8425(s).2014.03.014 《易传》“性命”思想论 陈 林 (广西财经学院党委宣传部,南宁 530003) 摘要:《易传》继承和发扬了孔孟和《中庸》的性命思想,构建起了一套较为完备的道德形而上学 理论体系。一方面,《易传》把乾道上升到宇宙本体论的高度,以阴阳论的方式来说明乾道如何 下贯于人的生命中,成为人生命主体之本性;另一方面,《易传》又强调人要凭借此本性积极努 力地做道德修养工夫,以把人之德性生命向上提升,进而参赞天地之化育,并使人与天地三才鼎 立,达到“天人合德”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易传》;性;命;天人合德 中图分类号:B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425(2014)03-0067-04 “NatureandDestiny”inIChingLearning CHENLin (PublicityDepartmentofCPCC,Guangxi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Nanning530003,China) Abstract:IChingLearninginheritsanddevelopsthe“natureanddestiny”conceptinConfucius, MenciusandMiddlebrow,anditconstructsathoroughsetofsystemoftheoryofmoralmetaphysics. Ononehand,IChingLearingregardspriestsasauniverseontology,bythemethodofyinyangtheo ry,whichillustrateshowpriestspenetrateintopeople’slifeandbecomepartofthenatureoflife.On theotherhand,IChingLearningemphasizesthatpeopleshouldworkhardandimprovetheirmorality undertheguidanceoftheirnature,andthusimprovetheirvirtuelifeandmakeheaven,earth,human beingsharmonious. Keywords:IChingLearning;nature;destiny;harmonyofheaven,earthandhuman   先秦儒家皆言性命,讲天道下贯为人之性命, 知天,心性是一,但未明显地表示心性与天是一”, 人亦当做工夫以尽性知命,进而回证天道。这种 “《中庸》说‘天命之谓性’,但未明显地表示天所 上下圆通的天道性命相通的思想即是“道德的形 命于吾人之性其内容地意义完全相同于那‘天命 而上学”。孔子首倡“仁”之道德哲学,主张践仁以 不已’之实体,或‘天命不已’之实体内在于个体即 [1] 知性知命;孟子继孔子而发展,构建起儒家心性论 是个体之性。” 可见,孔孟、《中庸》的道德实践工 之规模,言尽心知性知天;《中庸》在本体论上进一 夫相当发达,但其关于天道的宇宙本体论的意义 步发展,把“诚”作为天道之本体,进而言“天命之 却不突出。所以,孔子的“天”只是境界化之伦理 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但“孔子践仁以 性之天。孟子则不分“心”与“性”,只讲“尽心”

文档评论(0)

laol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