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汉墓出土漆陶器的科学研究-中国传统漆器文化网.PDFVIP

西安汉墓出土漆陶器的科学研究-中国传统漆器文化网.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安汉墓出土漆陶器的科学研究-中国传统漆器文化网

第 38 卷第 1 期 ■专题综述 doi:10.3969/j.issn.0253-9608.2016.01.003 西安汉墓出土漆陶器的科学研究* ①②† ①② ①③†† ④ 李强 ,李伟东 ,罗宏杰 ,赵凤燕 ①古陶瓷科学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上海 200050 ;②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上海 200050 ; ③上海大学,上海200444 ;④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西安710068 摘要 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DXRF)、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及电子探针(EPMA)等手段对陕西西 安市汉墓出土的陶器残片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这批陶器中有北方汉墓鲜有报道的红色彩绘漆陶器,其红色颜料为 较常见的朱砂(HgS)。显微结构研究显示至少存在三种类型的陶器:其一,陶胎上先通体涂绘含高锰和铁化合物的棕黑色陶 衣,其中MnO和FeO的质量分数超过20%,后再施红色彩绘层;其二,陶胎上先涂一层薄漆层后再进行彩绘;其三,先在 陶胎上做底灰层,再刷一层薄漆,然后进行彩绘。漆层中都存在添加骨灰和石英的现象,漆灰层中有添加高铁物质及黏土 的现象,其中FeO的质量分数达22%。研究结果不但扩展了陶器的种类,也为漆陶器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漆陶;髹漆工艺;骨灰;汉墓 在中国7 000多年的漆器文化发展史上,汉 1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 [1] 代漆器被认为是一枝独秀 。髹漆工艺在经过汉 采用美国EDAX 公司EAGLE-III型能量色散 代初期的发展后基本完备并日趋成熟,随后漆器 X射线荧光(EDXRF)分析仪对陶器样品表面和断 的发展在汉代进入了鼎盛时期。同时汉代厚葬之 面的化学组成进行了测定。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 风盛行,漆器作为一种权利、地位和身份象征 分析仪具有不破坏、高精度、测量元素范围广 的器物也自然而然地成了丧葬之重器,如 《铁 盐论 本议》所述 “……兖、豫之漆丝 纻,养• (Na-U)等优点,特别适合于珍贵标本的无损测试 生送终之具也……”[2] 。目前,所能见到的汉代 分析。样品采集于西安市数个考古工地发掘的汉 漆器,多数为出土器物。考古资料显示,汉墓出 代墓葬共计约137块,其主要彩绘为白色及红色, 土漆器多以漆木器为主,且由于其精湛的技艺和 所有样品均由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提供。 精美的艺术外观,备受人们瞩目。为数不多的同 首先切割小部分彩绘陶器残片,对断面做 时期漆陶器却显得暗淡无华,且多集中出土于四 磨平、超声清洗及干燥处理后作为胎体化学组 川、江苏、安徽、湖北等地,陕西出土汉代漆陶 成测试所需要的样品。测试数据显示采集于西 器则鲜有报道。本文采用微损与无损检测相结合 安神光考古工地(实验室编号SHG)三个墓葬共计 的手段对陕西西安市出土的一批汉代漆陶器做了 38块彩绘陶片中,可能存在着未曾报道过的复 初步研究,得到一些有益的结果,可为汉代髹漆 杂彩绘结构。其中典型样品为出土于考古编号 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为M64 的汉代墓葬,如编号为SHG-28 的陶鼎残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计划) ( 2012CB72090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 †通信作者,E-mail :liqiang035@mail.sic.ac.cn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研究方向:陶瓷粉体制备与古陶瓷科技研究

文档评论(0)

laol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