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9章 电泳和电色谱
章 节 第九章 电泳和电色谱 2学时 学习目的和
教学要求 1.了解电泳速度
2.掌握凝胶电泳、不连续凝胶电泳
3.理解等电点聚焦、二维电泳、逆向作用层析电泳、毛细管电泳
4.掌握连续电泳操作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重点:凝胶电泳、不连续凝胶电泳
难点:等电点聚焦、逆向作用层析电泳 教学进程(含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辅助手段) 电泳的概念
电泳的基本原理
电泳技术的分类
基本的电泳系统组成
常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分离原理
SDS PAGE的分离原理
何谓等电聚焦?如何形成载体两性电解质pH梯度?
何谓双相电泳?其作用是什么?
第一节 基础理论
第二节 凝胶电泳
第三节 等电点聚焦
第四节 二维电泳
第五节 逆向色谱
第六节 毛细管电泳和电色谱
第七节 连续电泳和电色谱
主要参考资料 《生物分离工程》孙彦主编,化工出版社,2004
《生物分离工程》第二版,孙彦主编,化工出版社,2007
《现代生物分离工程》,曹学君主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备 注 多媒体教室 第九章 电泳和电色谱
9.1 基础理论
一、电泳概念
电泳是荷电溶质(电解质)或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发生定向泳动现象。电泳分离是利用荷电溶质在电场中泳动速度的差别进行分离的方法。
电泳决定于环绕每个离子的离子雾中的扩散双电层,离子尺寸越大、溶液中的离子强度越高时,电泳现象变得越明显。因此,电泳现象中的表面电势和双电层的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电泳的原理
蛋白质、核酸、多糖等常以颗粒分散在溶液中,它们的净电荷取决于介质的H+浓度或与其它大分子的相互作用。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迁移方式主要依据分子尺寸大小和形状、分子所带电荷或分子的生物学与化学特性。
1. Stoke’s Law(斯托克斯定律)
如果把生物大分子的胶体溶液放在一个没有干扰的电场中,使颗粒具有恒定迁移速率的驱动力来自于颗粒上的有效电荷Z和电位梯度E,它们与介质的摩擦阻力f相抗衡,这种抗衡服从斯托克斯定律:
f = 6πrηve
f 溶质在溶液中所受的黏性阻力
r 球形溶质的半径
η 溶液的黏度
ve 溶质的运动速度
但实际情况中, f 还取决于凝胶厚度、颗粒尺寸、甚至是介质的内渗等。
2. 电解质溶质的迁移率(电泳迁移率)
u0:电解质溶质的迁移率 Z:溶质的荷电荷数
r: 溶质的半径 ? η:溶液黏度
e:电子电量=1.6×10-19C
电解质溶质的迁移率与电场强度成正比,与粒子电荷成正比,与颗粒半径成反比,与介质黏度成反比。
电泳迁移率的不同提供了从混合物中分离不同物质的基础
三、电泳的分类
根据载体:纸电泳、膜电泳、凝胶电泳
根据电场强度:常压电泳(600V以下)、高压电泳(600V以上)
根据电场方向:平板电泳、垂直板电泳
依据电泳原理,现有三种形式的电泳分离系统
(1)移动界面电泳(moving boundary electrophoresis)
(2)区带电泳(zone electrophoresis )
(3)稳态电泳(steady state electrophoresis )
其中以区带电泳为目前常用的电泳系统。
四、区带电泳的主要技术
具有支持介质的区带电泳,能够防止电泳过程中的对流和扩散,可使被分离的成分得到最大分辨率的分离;
区带电泳中的常用技术
载体电泳:粉末电泳、纸电泳、凝胶电泳、聚焦电泳
无载体电泳:自由电泳、毛细管电泳
9.2 凝胶电泳
一、凝胶电泳
凝胶电泳(gel elecrtophoresis)区带电泳分离方法,主要利用凝胶的分子筛作用使分子大小不同的电解质得到分离。在凝胶电泳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溶质受凝胶阻滞作用大,电泳速度慢,而相对分子质量小的溶质的电泳速度较快。经过一定时间的电泳后,根据溶质相对分子质量的不同,凝胶中形成含有不同溶质的区带,实现溶质之间的相互分离。
1. 板式凝胶电泳(生化实验室用,不适于分离制备)
2. 柱式凝胶电泳(以制备为目的) 图P367,凝胶柱中凝胶浓度和pH值均一,最基本的凝胶电泳法。
3. 不连续凝胶电泳 图P367
不连续凝胶电泳的凝胶层由浓度不同的两层凝胶组成,上层凝胶浓度较低(丙烯酰胺质量分数Tg=2%~3%),孔径较大,凝胶对溶质的泳动无阻滞作用,溶质在此层得到浓缩;下层凝胶浓度较高(Tg=5%~25%),各个组分根据其在凝胶中迁移率的差别得到分离。一般上层凝胶称为浓缩层,下层凝胶称为分离层。在上层凝胶中溶质以等速电泳的形式被动,得到浓缩。
4. 电泳支持介质必须具有的特性:
化学惰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如皋初级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doc
- 2011省常中科技节.doc
- 80项PPT制作技术_让你熟练做出演示文档.docx
- 7低水灰比对硅酸盐水泥水化程度的影响.doc
- 6、论道小间距之视频处理器篇.doc
- 长沙市小升初考试(数学)考点细分.doc
- 做沙丁鱼,还是做咸鱼.doc
- 第1-3章判断、单、多项选择.doc
- Web界面设计 by nnooss.docx
- MAYA中英对照表.docx
- 小学低段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的德育课程实施困境与对策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英语“深度学习”方法在外语演讲比赛中的应用探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农田灌溉水高效利用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协同推进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语文:数独游戏在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中的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传统文化在高中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策略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的技术风险预测与应对》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虚拟现实平台开发与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跨学科教学与人工智能融合的创新实践:探究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中学化学教师教学画像与化学实验安全意识培养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历史时空观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与反思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