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北师大微生物实验五
LOGO 实验五 从土壤中分离纯化放线菌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配制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 2. 掌握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的原理和 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方法主要有:简易单细胞挑取法和平板分离法。 2.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是发掘微生物资源的重要基地!放线菌是重要的抗生素产生菌,主要分布在土壤中(主要是链霉菌),其数量仅次于细菌。 3. 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革兰氏阳性细菌。 4. 涂布平板法:将含有各种微生物的土壤悬液稀释不同倍数后,涂布接种到平板培养基上,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从中选取放线菌,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三、实验材料 1. 培养基:高氏I号培养基。 2. 样品:花园2 cm深土壤。 3. 仪器及其他用品: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滴管、试管、培养皿、锥形瓶、枪头、涂布器等。 四、实验步骤 1. 高氏I号培养基的配制及分装 2. 物品准备 3. 灭菌 4. 铺试管斜面,倒平板 5. 分离 6. 放线菌纯化 7. 形态观察 1. 高氏I号培养基的配制及分装(五组) 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是培养放线菌的培养基。 (1)配方: 可溶性淀粉 40 g, NaCl 1 g, KNO3 1 g, K2HPO4 1 g, MgSO4 1 g, FeSO4 2 mL, 琼脂 40 g, H2O 2000 mL, pH 7.2~7.4 (2)在锅内加入一定体积水后加入可溶性淀粉,加热溶解后,加入无机盐,待水沸腾后,减小火力,加入琼脂粉,溶融后,定容至所需体积。调 pH值。(注意:加入琼脂粉后,注意搅拌,勿煮糊。)配1.7 L培养基。 分装:将上述所制溶液分装入500 mL锥形瓶中,250 mL/瓶,共5瓶;共1250 mL。 10 mL左右/试管,共42管,共420 mL,7个试管一捆(6捆)。 1. 高氏I号培养基的配制及分装(五组) 2. 物品准备(分组进行) 盛有9 mL水的试管,6支(试管用棉塞塞住) 在容积为250 mL的三角瓶内加入玻璃珠,以盖住瓶底为宜(作用:打散土壤结块),再加入90 mL蒸馏水,1瓶 试管斜面 8支(每组准备好试管和棉塞,第五组准备培养基) 平板9个 (5个/包,共9包) 1 mL枪头盒,1盒 涂布器8支 3. 灭菌 将上述培养基和准备的物品于121oC,20~30 min高压蒸汽灭菌。 4. 铺试管斜面,倒平板 1. 将42根装有培养基的试管斜放,制成斜面培养基。 2. 倒平板,每个梯度要有一个平行,要有空白对照。 5. 分离 注意:以下各分离步骤均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无菌操作)。 (1)称取土壤样品10 g,倒入含有90 mL水和玻璃珠的三角瓶中振荡5 min,使土样充分打散。(注意:等水冷却了再倒入土样。) (2)无菌条件下,将土壤悬液稀释成10-2~10-7系列浓度。 具体稀释过程:用无菌吸管无菌操作取10-1浓度的土壤悬液1 mL并加入编号10-2的无菌试管中,震荡混合均匀。即为10-2浓度的土壤稀释液。依此类推,直到稀释至10-7的试管中(每个稀释度换1支枪头)。 (3)分别用移液器精确地吸取10-4、10-5、10-6的稀释菌液0.2 ~0.3 mL,对号放入编好号的无菌培养皿中,每一浓度对应两个平板。用无菌涂布棒(从浓度小的梯度开始)将加入平板培养基上的土壤稀释液在整个平板表面涂匀,涂完一个平板用酒精灯灭菌。 (4)将上述所涂平板置于28~30 ℃温度下,倒置培养一周。 6. 放线菌纯化 (1)肉眼观察确认放线菌的菌落。怎么确认? (2)在无菌条件下,挑取单菌落的孢子“之”字划线于试管的斜面上。 (3)将试管置于28~30oC的培养箱中培养一周。 7. 形态观察 (1)直接观察(同霉菌):在培养基中,整体观察放线菌的菌落特征及其颜色。 (2)印片观察:取一小块带培养基的菌落正放于载玻片上,然后用另一载玻片加热后按压,注意不要滑动玻片。取上面的印片,有印迹的一面朝上,在40x物镜下观察。如需染色,先将有印迹的载玻片通过火焰2~3次固定,再用美蓝染色观察(染色1 min,水洗,干燥后观察)。 干燥、不透明、表面呈致密的丝绒状,上有一薄层彩色的“干粉” 菌落和培养基的连接紧密,难以挑取 菌落正反面颜色常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江苏省2016届高三预测金卷(数学).doc
- 江苏省无锡市2014年中考物理试卷(解析版).doc
-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桃溪中学2015-2016学年九年级月考化学试卷.doc.doc
- 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学区八校联考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第三次段考物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doc
- 江苏省无锡市青阳片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doc
- 江苏省涟水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地理试题.doc
- 江苏盐城原供销大厦项目项目营销策划方案-2008年-104PPT.ppt
-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3届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一)(数学).docx
- 水的组成探究.ppt
- 江苏省无锡市长安中学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1》课件.ppt
最近下载
- 2025-2030中国牛仔服装行业市场深度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docx
- 八大特殊作业安全管理培训(最新版课件).pptx
-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doc VIP
- 个人业绩相关信息采集表含政治表现、最满意、主要特点、不足.pdf VIP
- 新22J09 附属建筑-标准图集.docx VIP
- 世界各国语言.doc VIP
- 《新媒体传播》课件.ppt VIP
- 2025年安全员c2考试试题库(答案+解析).docx
- GBT45001-2020SO45001:2018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pdf VIP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知识.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