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广州的鲜花消费
1858年,芳村花地翠林花园。花地的名园多以“设花局”(花展)作为经济收入的一项来源
1902年,河;南海幢寺的特色盆栽“将军树”。将军树一般是用铁丝架把石榴簕扭制成将军身形,头上装上石湾特制的彩釉将军头,脚配瓦靴。这树将军身穿战袍,肩插令旗;,栩栩如生。除了将军,也有各种人物造型
一、清代,鲜花产销已“城内外卖者万家”
1900年,;花地某花园。两株盆景树,培育得如此对称,堪称杰作
1858年,广州某花园的各种盆栽
四季有花、处处有花,这;是花城广州的一大特色;爱种花、爱买花、爱赏花,更是广州人一份独特的生活情趣。当然,这种风情的形成,离不开历史的积淀和传承。早在隋代,史书便有;广州产花的记载,也就是说,广州种花业的历史已上千年。到了宋代,广州花木已很有名气,常上贡汴京。至明清,随着广州经济的繁盛和人口的增加,花卉消;费有了质的飞跃,成为广州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
远的历史不谈,我们就说说清代的广州花事。
清代广州花卉消费市场非常兴旺,首先是;销售量巨大。《广东新语》记:“城内外卖者万家,富有者以斗斛,贫者以升量”。广州城内城外,大大小小以生产、销售鲜花为业的人家过万户。;每天,都有大量花客过河南花田买花,广州南岸有花渡头,是贩花的专业码头。而棚头花市,每天贩花的人“晨夕过志喜桥,以千百计”。光绪《广州府志》记;载:仅素馨花,“每日货于城中,不下数百担”。素馨花在市场中成为最走俏的商品。
花卉热销,形成了多个著名的花卉市场,仅广州城就有“七门;花市”。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说:“花市,在广州七门,所卖只素馨花,而无别花。”七门花市规模不大,大规模的花卉集市在清代的广州地区,共有七个之;多。所以,广州花市与粤东的药市、珠市、香市并称为“粤东四市”。
当时,香山小榄是广州府的属县,自1782年以来,由士大夫阶层为中心,;举办菊花竞演大会,并和文人诗社、剧团等联合形成了花卉文化的盛会。
在广州,节日插花已成为习俗。七七之夕,以素馨花饰艇,泛游海珠、西濠;、香浦??秋冬时节,千家万户挂素馨灯;除夕夜花市则通宵达旦,根据《广州城坊志》所记:“每逢除夕之夜,广州城的花市蔚为壮观,鲜花十里,人海如潮”;。“每届年暮,广州城内双门底(今北京路),卖吊钟花与水仙花成市,如云如霞,大家小户,售供座几,以娱华岁”。而这些迎春花卉,部分还是从远至肇庆;等地采运过来的。
广州人喜买花,也爱在家中庭院、阳台上种花。《广东新语》记:广人“多杂以玉绣球、蔷薇、凌霄等花,环植庭除,开时诸色相;间,谓之天然锦屏”。
鲜花,已成为广州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描写花卉消费的诗歌和民谣也大量出现。有佚名诗云:“花海人潮十里长,嫣红姹;紫竞登潮;“满城炮竹迎春夜,到处花团锦簇天”。广州竹枝词有名句:“羊城世界本花花,更买鲜花席岁华”。歌谣有唱:“花田儿女花作命,衣花食花解花;性”。
诗歌与歌谣尽管会有夸张的描写成分,但毕竟源自生活,反映了广州清代花卉消费的热潮。
现在,翻开任何一本广州府志及其属县;的地方史志,都可以发现里面记载着大量的花卉种类,同时详细说明各种花的性状、观赏价值、栽培要点和采收办法等。光绪《广州府志》记载花品有52种,;同治《番禺县志》记载花品有57种,乾露顺德县志》记载花品有48种,《佛山忠义乡志》记载花品有34种。在地方史志中把花品单独列出,并详细说明,;表明时人对花卉的高度重视,更说明花卉在广州城市中重要的经济地位。
二、明代,广州城西南“香浓百亩有花田”;清代广州外销画上的花篮
1902年,芳村花地,一个经营性的花园
花卉消费的兴旺,使广州的花果;园艺业经济迅猛发展。史志记载说:“稻田利北、“花果取饶”,于是,广州城郊形成了许多花果农业基地,而且专业化水平也日见提高。
从明代中;后期起,广州的河南,就有不少花卉种植园,称作“花田”。其中素馨花种植最多,“花田者,河南有三十二村,旧多素馨,花时弥望如雪。”花开时节,素馨;花如茫茫雪海,规模之大,可想而知。
种植素馨花出名后,这些村庄开始广泛种植茉莉、含笑、夜合、兰花、玫瑰等花卉,成为名副其实的种花专业;村。
广州城西南的花地(即花棣),在明代万历年间已是“有花园楼台数十,栽花木为业”的专业花卉生产区,形成了“香浓百亩有花田”的壮丽景;观。
清代后期,花地的盆花种植业逐步发展,专门种植盆花的花园,道光年间为4个,光绪年间增加到11个,后来又增加了3个,整个花地约有盆;花20万到30万盆。广州萝岗,则以梅花闻名,“萝岗洞皆以艺梅为业,田野皆遍,花时人多往游焉”。而广州西场一带,显现出另一景象:“有荔枝、花坞;、藕塘之饶”。
到了清末,广州的花卉生产遍及城郊,以花卉种植为生的人更多了。番禺鹿步司,“自小坑火村至萝岗三四十里,多以花果为业。”;而顺德的陈村等地则发展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