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国卷 科学备考与有效复习(很全面)
全国卷 科学备考与有效复习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试题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高考试题特点及复习策略无疑是高三师生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高中第三年新课程已经全部结束,教学任务就是高考复习,一年的复习时间,应如何安排?复习进程如何规划和实施?怎样有效提高学生复习效益?复习中要注意什么?等等,对于进入高三的学生尤为关注。下面就物理学科的复习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有不足之处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达到共同提高、教学相长的效果。
一、新课标视角下高考理综物理试题的特点与启示
近三年新课标高考理综物理试题总体看来,保持稳定,适度创新;立足主干,突出能力;贴近生活,关注科技;探究有度,开放可控;科学选拔,彰显公平。具体来看,发现具有以下特点:
⑴平稳创新引领课改试题紧密联系高中教学实际,以稳定为主,同时适度创新,体现新课程理念。试卷结构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优化。试题表述科学、规范,题型设计合理、各模块比例恰当、难易梯度设置得当,着重考查学科的主体知识和核心思维方法,对考纲中涉及到的主干知识都有所涉及,着重引导新课程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要注重学生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要注重学生对物理过程的参与体验,要注重物理方法的创新与变通,要注重综合分析能力与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⑵注重能力体现探究新课程要求考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培养良好思维习惯,能发现问题并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试题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了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考查。试题注重物理过程的设计,将具体概念和规律的考查置于精心设计的物理过程中,从不同角度、方面以不同的方式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贴近生活关注科技注重联系实际,突出应用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基础、能力、应用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体现了物理知识有一定的体系和处理问题的模式技巧。试题注重将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与科学研究的进展、生产实践、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突出物理学科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中的作用,彰显鲜明的时代特色。
例如(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21题):2012年11月,“歼15”舰载机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着舰成功.图(a)为利用阻拦系统让舰载机在飞行甲板上快速停止的原理示意图.飞机着舰并成功钩住阻拦索后,飞机的动力系统立即关闭,阻拦系统通过阻拦索对飞机施加一作用力,使飞机在甲板上短距离滑行后停止.某次降落,以飞机着舰为计时零点,飞机在t=0.4 s时恰好钩住阻拦索中间位置,其着舰到停止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b)所示.假如无阻拦索,飞机从着舰到停止需要的滑行距离约为1000 m.已知航母始终静止,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g.则( )
A.从着舰到停止,飞机在甲板上滑行的距离约为无阻拦索时的
B.在0.4 s~2.5 s时间内,阻拦索的张力几乎不随时间变化
C.在滑行过程中,飞行员所承受的加速度大小会超过2.5g
D.在0.4 s~2.5 s时间内,阻拦系统对飞机做功的功率几乎不变
(加速度a=、飞机做功的功率P=F合v)
例如(2014·新课标全国卷1A卷Ⅱ·22) 公路上行驶的两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当前车突然停止时,后车司机可以采取刹车措施,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而不会与前车相碰.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 s,当汽车在晴天干燥沥青路面上以108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安全距离为120 m.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若要求安全距离仍为120 m,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2014·山东卷(结合生活实际,体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汽车行驶的安全距离问题反应时间问题等)例如(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25题)如图,两条平行导轨所在平面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θ,间距为L.导轨上端接有一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为C.导轨处于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在导轨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金属棒,棒可沿导轨下滑,且在下滑过程中保持与导轨垂直并良好接触.已知金属棒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忽略所有电阻.让金属棒从导轨上端由静止开始下滑,求:
(1)电容器极板上积累的电荷量与金属棒速度大小的关系;
(2)金属棒的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电容的定义C=、电流的定义i=、加速度的定义a=)
⑷注重对物理图形、图象处理物理问题能力的考查文字、图形(图线、图像)、函数关系式是表达物理规律的常用表达方式。试题情境以图像或图表方式呈现,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加工信息,并利用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例如(2014·新课标全国卷2A卷Ⅱ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