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生理(血液).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血管生理(血液)

(三)白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三、血小板生理 (一)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 哺乳动物的血小板很小,呈两面凸起的圆盘形。常分布在血细胞间。中央部分有蓝色颗粒,称颗粒区。颗粒中储存有吞噬颗粒5-羟色胺(5-HT)、ADP等 左红细胞、树突型血小板,右白细胞 (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1)黏附 (2)聚集 (3)释放反应 (4)收缩 (5)吸附 (三)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血小板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参与生理性止血和血液凝固过程。 血液凝块构造(红色为红血球,兰色为血小板,黄色为纤维蛋白) 1.生理性止血 于人体出血时堵塞伤口附近的血管,阻止流血 ①受损伤局部的血管收缩 ②血栓的形成 ③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 出血时堵塞伤口附近的血管,阻止流血 2.参与凝血 血小板对血液凝固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血小板表面质膜吸附和结合有多种血浆凝血因子。 (2)血小板能释放出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ⅩⅢ因子和一些血小板因子:血小板因子Ⅲ为X和Ⅱ的激活提供磷脂表面。 (3)血凝块中留下的完整血小板,其中的收缩蛋白收缩,使血凝块回缩而形成坚实的止血栓子。血小板在促进凝血的同时,通过释放纤溶酶及其激活物而激活纤溶系统。但血小饭解体释出血小板因子Ⅵ又有抑制纤溶的作用而使局部血栓形成不受纤溶干扰。 3.保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红细胞的细胞质内充满大量的血红蛋白(Hb), 主要作用:携带氧和二氧化碳 血红蛋白 单位容积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同时或其中之一显著减少而低于正常值,都称为贫血 (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与功能 1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1)红细胞膜的通透性: 红细胞膜对各种物质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红细胞膜的结构 (2)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溶血:RBC在低渗溶液中因吸水而膨胀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的现象。 RBC对低渗溶液有一定的抵抗力,当周围液体的渗透压降低不大时,细胞胀大但并不破裂溶血,对低渗溶液的这种抵抗力称之为渗透脆性。对低渗溶液抵抗力大则脆性小,反之为脆性大。衰老的RBC脆性大,在某些病理的状态下,脆性将发生变化。 (3)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RBC能均匀的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 血沉:通常以1小时内RBC下沉的距离表示 , RBC的沉降率。 原因:由于RBC的重力和RBC与血浆分子间的摩擦相互作用的结果。血沉快慢不决定于RBC本身,而在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和胆固醇等含量,它们可使血沉加快。清蛋白、卵磷脂增加可延缓血沉。 血沉管 2.红细胞的功能 (1)血红蛋白与气体运输 RBC内容物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Hb),它约占RBC干物质量的90%。Hb是一种含铁的特殊蛋白质。由珠蛋白和亚铁血红素组成。 Hb+O2 HbO2 (氧合Hb) HbO2 HHb+O2↑ (还原Hb ) Hb+CO2 HbCO2 (氨基甲酸Hb) 血红蛋白 在上述过程中,没有电子得失,铁仍为二价铁,但在某种情况下,如药物、乙酰苯胺、磺胺或亚硝酸盐的作用下,它的亚铁离子可被氧化成三价的高铁Hb,它们与氧结合的非常牢固而不易分离,因而失去运输氧气的能力。 CO(俗称煤气)结合Hb的亲和力比氧大200多倍,空气中的浓度只要达到0.05%(约为氧气分压的1/400)血液中就约有30%—40%的HHb与之结合生成HbCO,严重时可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2)血红蛋白的酸碱的缓冲功能 HHb和HbO2均为弱酸性物质,它们一部分以酸分子形式存在,一部分与RBC内的K+构成HbK+(Hb钾盐)因而组成了两个缓冲对,即KHb/HHb , KHbO2/HbO2共同参与血液酸碱度的平衡调节。 (三)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1、RBC的生成 RBC的寿命因种属不同有很大差异 马:140-150d 牛:135-162d 猪: 75-97d 小鼠:20-30d 每分钟都有成千上万的ABC衰老、死亡,同时又有等量的RBC入血。 生成部位:红骨髓 RBC生成原料 蛋白质和铁(二价离子)是 RBC生成的主要原料,缺乏时会出现营养不良性贫血。 促进RBC发育成熟的物质 主要是VB12 、叶酸和Cu2+、前两者在合成核酸,尤其是DNA中起辅酶作用、可促进骨髓原血细胞的分裂和增殖;铜离子是合成Hb的激动剂。 (三)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内因子:是一种糖蛋白,由胃粘膜产生。VB12是一种含钴的化合物。动物体内所需的VB12主要来自各种动物性食物。VB12在小肠吸收时,需有“内因子”与其结合成复合物,才能被吸收,若缺乏内因子 ,就会导致VB12的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