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 王晓宏 毛善平 (湖北省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437300)   【摘要】目的:探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和分析漏诊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2011年01月收治的1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程记录、会诊记录、辅助检查及术后情况进行评估,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及讨论。结果:1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以运动、感觉障碍及共济失调为主要症状,延髓部可见混杂的短T1长T2信号,大小约1.2cmtimes;1.5cmtimes;1.6cm,颅脑SWI呈等、低信号,经手术治疗后运动、感觉障碍及共济失调得到改善。术后病理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结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较有特异性,显微外科治疗脑内海绵状血管瘤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诊断   【中图分类号】R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6-0034-02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畸形,在临床和影像中分为脑内型和脑外型,它们在组织和病理特点上基本相同,但临床症状与CT和MRI表现却不相同,现对我院2011年01月收治的1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CT和MRI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本院的诊断水平。   一、临床资料   1.1病史   患者女,45岁,务农,右利,因“四肢麻木无力2月余”入院,患者于2月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侧肢体麻木无力,5天后出现右侧肢体麻木无力及双面部麻木,吞咽困难,饮食呛咳,在外院治疗期间,CT及MRI检查提示脑干异常信号,诊断为“脑干出血”,治疗后吞咽困难较前稍好转出院,出院后患者四肢麻木无力无明显好转,为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既往有高脂血症,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史。   1.2体格检查   (1)入院时体检:Bp:110/70mmHg,R:18次/分,P:76次/分,T:36.8℃,神经系统专科检查:神清,颈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存在,伸舌居中,双侧鼻唇沟对称,咽反射稍差,双上肢肌力V级,双下肢肌力IV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右侧指鼻试验稍欠准确,右侧跟膝胫试验稍不准,双侧感觉等存,腱反射等称,病理征(-),脑膜刺激征(-)。   (2)出院时体检:Bp:120/75mmHg,R:18次/分,P:76次/分,T:36.7℃,神经系统专科检查:神清,颈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存在,伸舌居中,双侧鼻唇沟对称,咽反射正常,双上肢肌力V级,双下肢肌力V-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共济运动可,双侧感觉等存,腱反射等称,病理征(-),脑膜刺激征(-)。   1.3辅助检查   血常规(-),大便常规(-),小便常规:UBG 33.0umol/L,WBC 31.0个/uL,HCY(-),血生化:TP:57.1mmol/L,TC:6.88mmol/L,LDL-C:4.65mmol/L,PT、APTT(-)。入院第2天颅脑MRI示:延髓可见混杂短T1长T2信号,大小约1.2cmtimes;1.5cmtimes;1.6cm,SWI呈等、低信号。   1.4诊疗经过及诊断分析   患者面部麻木及四肢无力,表明三叉神经脊束核、锥体束以及感觉传导束损害;出现吞咽困难及饮食呛咳,咽反射减弱表明舌咽、迷走神经及舌下神经核性或核下性损害;共济失调表明脊髓小脑束或邻近的小脑损害,这些结构都存在于脑干的延髓部位。由于该患者并无原发性高血压病史,并且为非老年性患者,需查出血病因。如果外院颅脑MRI所显示的大面积的高信号全部为延髓部位第一次出血引起,病情应相当危重。但患者病情轻微,未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及生命体征不稳,因此需进一步明确病灶再行颅脑MRI+SWI检查。第二天颅脑MRI显示延髓病灶为混杂短T1长T2信号,SWI呈等、低信号。短T1长T2信号提示该患者病灶内血肿溶血出现,正铁血红蛋白沉积于细胞外,SWI呈等、低信号也证实该点。另外,病灶内可见少许低信号为钙化所致,延髓部位大面积的高信号为反复小量出血所致,故症状轻微,综合其影像学特点认为符合海绵状血管瘤,请神经外科会诊,入院第4天转至神经外科,入院第6天手术全切除病灶,术后病理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   1.5 治疗及结果   入院时给予营养脑神经、抗感染、对症及支持治疗,入院第6天在全麻下运用神经显微外科全切除病灶,出院时肌力明显得到改善,恢复至V-级,原病灶压迫引起脑神经麻痹引起麻木、吞咽困难等症状消失。   讨论   CH(Cavernous Hemangioma---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可见于任何年龄阶段,多发于20~40岁之间。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